在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藏着不少有关浙江景点的课文,比如西湖、钱塘江等。
让我们翻开语文课本,去看徐徐展开的浙江风光图,从西湖的烟雨朦胧到钱塘江的巨浪滔天,感受文人的笔墨为这片土地晕染出独特韵味~
西湖
@陈博/摄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 的千古绝句被写入课本,张岱《湖心亭看雪》则勾勒出冬日湖面的空灵静谧。西湖早已超越风景本身,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象征。
西湖宛如一块温润的翡翠,三面环山,苏堤与白堤如翠绿绸带,将湖面巧妙裁开,岸边亭台楼阁错落,藏着江南独有的温婉与灵动。
时至今日,西湖已经是杭州文旅的金名片,其以如水般的温柔与如山般的包容,欢迎着每一位游客。
富春江
@食途小绵羊/摄
《与朱元思书》
(节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在语文课本(部编版)中,《与朱元思书》里吴均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的赞叹让它声名远扬,文中意境使它成为人们涤荡心灵、体悟自然的绝佳去处。
富春江似一条碧绿绸带,穿起两岸青山,江水清澈见底,滩渚星罗棋布,岸边竹树葱郁,藏着自然的灵秀与岁月的沉淀,透出宁静的迷人气息。
乘舟前行,看两岸风光随水流变换,夕阳为江面镀上金辉,渔火渐次点亮,此刻才真切体会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的惬意与洒脱。
钱塘江
@航拍钱塘江/摄
《观潮》
(节选)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观潮》生动描绘:“白浪翻滚成水墙,如万马奔腾”,文字间的震撼让读者仿佛亲耳听见涛声,亲眼目睹那壮阔景象。
钱塘江如一条奔腾的巨龙蜿蜒向前,这条巨龙在入海口掀起的潮水,更堪称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偶有江鸥低掠水面,留下浅浅波纹。潮至时,白浪滔天涌起,声如雷鸣震耳,脚下大地微微颤动,震撼人心。潮退后,岸边岩石还留着湿漉漉的痕迹,仿佛在低声诉说刚才的壮阔,江水渐渐恢复平静,却仍带着大潮过后的余韵,久久不散。
大潮气势磅礴,观潮者也要注意安全。。
兰亭
@鸿鸿/摄
《兰亭集序》
(节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记载王羲之与群贤聚会,“一觞一咏” 的风雅盛况让它成为书法圣地,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追寻笔墨芬芳。
兰渚山下的兰亭,清澈溪水潺潺流淌,四周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曲水流觞的景致藏着千年书法雅韵,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文人风骨。
曲水旁,仿古酒杯随清波漂动,仿佛能看见古人临水而坐、饮酒赋诗的场景。鹅池里白鹅悠闲嬉戏,嘎嘎叫声清脆,为这份雅致添了几分生趣。
西塞山
@雪琪小仙女/摄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中 “西塞山前白鹭飞” 的诗句让它声名远扬,字里行间的画面使它成为田园诗意的代表,勾起人们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湖州西塞山临江而立,虽不高大却诗意满满,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翠绿覆盖山坡,山脚下江水悠悠,渔船点点摇曳,一派宁静悠然的景象。
在西塞山中有一条“陆羽古道”,在此可循着茶圣陆羽的足迹,开启一场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徒步之旅。古道蜿蜒,竹林掩映,每一步都是风景。
课本里的浙江
是流淌在文字间的诗
是定格在笔墨中的画
是历代文人深深的眷恋
在你的记忆中
课本里还有哪些关于浙江的内容?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浙江发布,内容综合自浙江文旅资讯、杭州发布、浙江生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