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第四版读书
2025.10.8(星期三)
好书过眼
卧游西北山外山
杨河源
——“诗与远方”,是当下最为火爆的主题,人人向往。《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地质工作者手记》就是一册讲述中国西北巍巍群山故事的地质科普佳作。该书主标题的范围是中国“西部的西部”,多数国人终其一生也未必会踏足其间。那里是群山之祖,雪山冰川、瀚海沙漠、高原盆地、峡谷大江,“是地球表面海拔最高之地、地形最崎岖之地、峡谷最密集之地”。其雄浑壮美、阔大高迈,即使穷尽所有形容词也不能道尽其中秘奥,值得最伟大的诗人最动人的歌咏。西北山地,是好游者最好的“诗与远方”,足当卧游。
《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地质工作者手记》
李忠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出版
——作者李忠东是《中国国家地理》资深撰稿人、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一共有27篇作品,分散阅读,各有精彩;集为一册,力量磅礴。这磅礴的力量表现为三个方面:一、高海拔。书中所写,即使海拔略低的阿尔泰山、天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帕米尔、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也都在中国的第二阶梯,更别说“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二、大范围。藏、新、青、川、云全部,贵、渝、甘、湘部分,中国版图的半壁,纵贯“24个纬度,跨越中国西部几乎所有的重要山脉和重要河流”;三、长时段。书中描述的那些山脉,山水相接,峰谷连绵,浑然一体,构成中国地理单元的西北屏障,但在亿万年前,它们却属不同大陆,之间隔着浩瀚的海洋,书中的时间单位,是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上的沧桑,舞台空阔无边,剧情绵长细腻,高潮跌宕激越。人以百年的眇眇之身,就如稊稗置于沧海,在淡出淡入的大幕当中,完全无法觉知风水搬移的细微砂砾在沉积造岩。藉由作者的地质专业眼光,读解保留在岩石结构中的信息,普通读者得以窥探一点西北大山大水其表的来龙去脉。
图源:视觉中国
——虽然作者有言在先,声称该书并“不是一本有关西部旅行的路书,不具备引导大众出行旅游的功能”,但书中任何一篇都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旅游信息,只要准备上路者对某区域、某主题、某侧面有兴趣,从作者的叙述当中就能抓取足够的关键信息,甚至可以直接追随作者的考察步履,以其行文作为导览。譬如要去雨城雅安,云峰寺前那两棵树龄达1700年的古桢楠树,以及由此引出西南地区明清长达400年的“皇木采办”,因了云峰寺而聚雅安三分之一以上古楠,否定了楠木是否成林树种的疑问——这组信息,足够成为雅安古树游的基底。作者猜测:“这片古桢楠群落之所以逃过历朝历代的刀劈斧锯,和云峰寺一定有密切的关系。”旁证其实不少,如韶关有供奉着唐六祖惠能、明憨山德清和尚、丹田和尚三具不腐肉身的南华寺,寺内寺周古木参天,去寺左右数百米后来种植的单一树种就界限分明、形态迥别。
——那么大时空尺度上的叙述,《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可谓知识密集型读物。动辄数百上千公里的断裂带,绵延数千公里的山脉河流,覆盖甚至数万、十数万平方公里的地理地貌类型,要跟上作者的叙述,必要的补课是一定的。贯穿全书的风蚀、水蚀、冰蚀地貌,涉及各种细微地形。如作者描述著名旅游公路所穿过的海子山:“稻城古冰帽遗迹的最大特征是,形态各异的大大小小冰川漂砾布满整个海子山山原,怪石嶙峋,铺天盖地,怪石中的冰蚀湖泊星罗棋布。”古冰帽遗迹分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碛两类地貌。冰川堆碛地貌就包括:消融丘(冢、垄、堤)、侧碛堤(垄)、终碛堤(垄)、底碛、中碛、冰川漂砾、冰碛台地、冰川锅穴、冰碛堰塞湖、锅穴湖等——有些固然可以凭字面意思望文生义,不少还得专门查询。这些都还算神经末梢。大的方面,这本书绘有数十幅插图,以揭示相关地质地貌的成因分布,很形象。如沿断裂带发育的断陷盆地、花岗岩石蛋形成示意、褶皱形态示意、横断山脉示意、贡嘎山冰川分布、冰帽形成示意、冰川地貌示意、石林形成模式等。总之,《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提供了一份异常丰富的西部山地行旅清单,准备了一份“看山就看极高山”的基本词汇库。
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曾经踏足者来说,《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的相关部分,能激活当年游历的记忆,显影观察的模糊之处,回答当初埋下的未得其解的疑问。任何翻过大雪山进入鲜水河谷的人,都会为鲜水河谷“水草丰美,阡陌纵横,村舍俨然,到处飘荡着田园牧歌”的高原农耕而惊叹。毕竟那儿超过3500米的海拔,“早已超出了农业生产的极限高度”,冲积、湖积、洪积淤沉丰厚,填满炉霍断裂带巨震制造的断陷谷地。“堆积厚度甚至达到数百米。群山环绕的盆地最终成为高原最为丰腴肥沃的聚宝盆。”书中的地理范围,我去过的也就横断山脉、云贵高原这部分。我还奇怪为何鲜水河谷的藏居以木构为主,异于其他石砌藏居,原来是因为要适应屡屡强震的地质环境。作者分析环崖丹霞的成因,也让我忆起南太行石板岩的飞瀑,水穷处往往也有半圆形环崖,弧壁居中,飞瀑一线,丰水期枯水期线状瀑布冲刷的“后退速率的差异形成环形绝壁”。作者分析四川盆地缘边、湘贵环崖丹霞这新一类斜顶“非典型”丹霞地貌的成因,看来也适合砂岩以外的石灰岩地区。
——《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带来的时空想象、审美体验和知识趣味,极具智性,值得也必须反复咀嚼,否则难以消化。但是,作者批评中国古代文人“群体注重人文而忽略自然”的观点,我不认同。像中国这样,山水早早成为独立审美对象形之吟咏,国画三科山水居首,并世曾无二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