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年国庆假期,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美食畅享+休闲娱乐”为核心的农旅融合项目全面发力,各大农庄、生态园人头攒动,稻田捕蟹、果园采摘、萌宠互动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一场充满乡土气息与丰收喜悦的乡村文旅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掀起了乡村微度假的热潮。
游客体验割稻(杨程宇 摄)
走进沙尔沁镇什大股村天禾生态农业基地,金色的稻田一望无际,风吹稻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宛如现实版的《稻香》场景。基地内最热闹的当属“双节抓螃蟹”活动,每天上午至夜间,游客们络绎不绝。“之前只在课本里读过‘稻花香里说丰年’,今天亲自下田抓螃蟹,还能闻到这么浓的稻香,太有意思了!”来自包头市区的游客李女士一边展示着刚抓到的螃蟹,一边兴奋地说道。
据天禾农业基地负责人王龙介绍,今年国庆推出的“稻田蟹夜捕”活动格外受欢迎。“我们采用‘蟹稻共生’模式,螃蟹以稻田里的小鱼小虾、水草微生物为食,肉质鲜嫩紧实。白天抓蟹能感受稻田风光,晚上头戴头灯在蛙声虫鸣中捕蟹,就像一场‘暗夜寻宝’,很多家庭都是全家上阵。”据了解,国庆前五天,基地已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稻田蟹销量突破3000斤,游客可选择60元/斤的公母混抓,或70元/斤的全母膏蟹,现抓现称,新鲜直达。
沿着乡间小道来到东园村东果源基地,这里俨然成了“甜蜜的海洋”。温室大棚内,巨峰、红提、茉莉、京亚、百马奶、龙眼等品种的葡萄挂满藤架,紫红色、青绿色的果实饱满诱人,轻轻一捏就能感受到汁水的充盈。户外的西梅树上,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摘下一颗放入口中,甜香瞬间在舌尖散开。“我们家孩子特别喜欢采摘,今天不仅摘了满满两箱葡萄,还在萌宠乐园喂了大鹅、捡了鸡蛋,中午吃的农家菜也是用园里的新鲜蔬菜做的,这趟行程太值了!”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张先生笑着说。
东果源采摘葡萄(杨程宇 摄)
东果源研学农家乐农场负责人张波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基地推出了“采摘+亲子互动+农家美食”的一站式体验套餐,除了水果采摘,还设置了户外厨房、老杨树观景区等打卡点。“很多游客都是冲着‘从农场到餐桌’的体验来的,自己摘的蔬菜、刚捡的鸡蛋,交给厨房简单烹饪,就是最地道的农家味。假期前四天,我们的农家乐每天都座无虚席,葡萄、人参果、黄太平果的采摘量也比平时多了许多。”
在沙尔沁一村的翠葡园怡雅居,另一番惬意景象正在上演。这里集民宿、团建、采摘于一体,青瓦白墙的民宿与周边的农田相映成趣,既有城市住宿的干净整洁,又保留了农村的自然风光。民宿庭院内,游客们有的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有的带着孩子在果园里采摘山楂,还有的正在准备下午的团建游戏。“平时工作太忙,趁着国庆带员工来这里放松一下,呼吸新鲜空气,体验采摘的乐趣,大家都觉得特别解压。”组织员工前来团建的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说。
不远处的果路农业智能温室内,科技感与田园风完美融合。一排排葡萄藤沿着智能轨道整齐排列,绿金色的阳光玫瑰如同玉坠般悬挂在空中,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都通过智能系统精准调控。“我们的葡萄都是‘定制化’培育的,每一颗都积累了足够的糖分,口感特别好。国庆期间,除了游客现场采摘,我们还提供全城免费送货服务,很多市民不方便来,就通过微信下单,我们当天采摘当天送达。”果路农业工作人员介绍道。
游客在东果源采摘葡萄(杨程宇 摄)
夜幕降临,章盖营子村香涛园的热闹劲儿丝毫未减。篝火晚会广场上,熊熊火焰燃起,游客们手拉手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露营区和房车营地内,一顶顶帐篷亮起灯光,家长们带着孩子躺在草坪上看星星,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惬意。“白天在孔雀岛喂了孔雀、羊驼,还划了竹筏,晚上参加篝火晚会、住帐篷,这是孩子第一次在户外露营,兴奋得睡不着觉。”游客赵女士说。
而在官地村潢河畔文旅园,免费入场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家庭游客。童话般的树屋、特色蒙古包内住满了游客,清晨的鸟鸣唤醒沉睡的人们,家长们带着孩子在柴火灶前做饭,在菜园里采摘蔬果,孩子们则在彩虹滑梯上尽情奔跑嬉戏。“这里不用买门票,能住树屋、喂小动物、自己做饭,全家人都能找到喜欢的玩法,性价比特别高。”正在柴火灶前炖排骨的游客王先生说。
据东河区沙尔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冬介绍,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沙尔沁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了多个特色农旅项目,形成了“日间体验采摘、夜间休闲露营”的全时段游玩模式。截至10月5日,沙尔沁镇各大农旅景点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相关收入突破50万元。下一步,东河区将继续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挖掘更多乡村特色资源,推出更多优质农旅产品,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乡村之美、丰收之乐。(来源:东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