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十五,月饼都是家家户户饭桌上的重头戏。可非洲网红媳妇Rose,却为大家上演了一幕与众不同的月饼宴。别看娘家哥姐吃的开心到起飞,国内不少网友却看得直摇头。
今年是Rose嫁到浙江遂昌的第10年,也是非洲娘家人第一次陪她共度团圆节。去年Rose的妈妈姐姐来中国,还没过节就签证到期了,今年哥哥姐姐正好赶上,Rose自然是非常重视。
因乌干达人没吃过月饼,所以Rose为了让哥哥姐姐吃到美味又地道的中国月饼,一早就带他们去买材料做准备。
到了菜市场后,Rose熟门熟路地介绍平常买菜的地方,三个哥姐跟在后面东张西望,活像一群好奇宝宝。大哥还拿手机记录妹妹路边买肉的过程,估计是要发给妈妈看。
东西买完回到小院,一家人立马忙开了,老吴在厨房炒大盘鸡,大哥帮着整理食材,Rose则带着娘家人做月饼。
她还说要给大家做点老式月饼吃,用传统的花生芝麻做,可看她洗了半洗脸盆猪油,就知道这月饼的含油量不低。
黑芝麻炒熟后,Rose让大哥去压芝麻,自己则炼猪油、和油酥。都知道月饼最重要的部分是馅,大家自然期待Rose是怎么调馅的,没想到一下给大家看开眼了。
只见她先在黑芝麻里放了花生碎和猪油渣,然后又放了白糖和冬瓜糖。本以为是甜口,可接下来Rose又来一句“再放一点葱花,再放一点十三香”,一番操作把观众看得眼都直了。
咱平时吃的月饼,不是甜到发腻就是咸香入味,可把葱花、十三香往芝麻花生馅里一掺,这脑洞简直开出了花,很难想象做出来会是啥味。
但不管咋说,Rose的哥哥姐姐是挺期待的,众人还跟着一起做月饼。哥哥第一次擀面皮,把面团擀成了“不规则飞碟”,姐姐包馅时,差点把自己的手指头也包进去。
Rose在旁边一边笑一边教:“把面团放桌子上,再这样子慢慢推平”,那语气里的无奈与宠溺,像极了妈妈教孩子做饭的模样。
烤月饼的时候,老吴他们已经把菜都做好了,为了热烈欢迎姨姐和大舅哥,老吴可是真用心了,一大桌菜色香味俱全。Rose和哥哥姐姐们坐在一起,也是比过年还高兴。
吃饱喝足后,月饼也终于烤好了,真别说,金黄的月饼端上桌,卖相还挺好的。一家人围上来品尝,一个个对Rose的手艺赞不绝口。
不光婆家人说好吃,娘家人更是吃的停不下来,看姐姐津津有味的样子,也是被中国月饼给“征服”了,看来加了葱花十三香的芝麻花生馅,还挺和他们胃口的。
因月饼的皮是猪油和面,所以烤好后非常酥,Rose的三个哥姐吃完,桌上掉了一层碎渣。虽然吃相不大好,但哥哥姐姐们头一次吃,对中国月饼也是非常认可,让Rose高兴坏了。
因为吃的太开心了,Rose的哥哥还一边吃一边跳舞,还带着妹夫老吴一起跳。都知道非洲人能歌善舞,让老吴都跟不上节奏了,手脚不协调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非常欢乐。
看着屏幕里的画面,忽然让人很感动。一块加了葱花十三香的老式月饼,一场跨越国界的团圆舞,把“中秋团圆”的意义诠释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更是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
Rose用她的方式,让非洲家人理解了“团圆”的分量,也让我们看到,文化的交融可以如此温暖、如此充满烟火气。
不过看到最后,不少人还是纳闷:葱花与十三香月饼,这种“硬核”吃法是当地普遍习俗,还是她家的“独家创意”?
其实,在浙江遂昌及周边的浙南地区,老式月饼的风味本就带着一股“接地气”的实在劲儿。
不同于苏式月饼的精致、广式月饼的甜腻,浙南老式月饼常常走“咸甜融合”的路子,芝麻、花生是基础,猪油增香是灵魂,而葱花、十三香这类看似“跨界”的调料,其实是当地老一辈传下来的。
老一辈遂昌人做月饼,讲究“食材就地取,味道随心意”。山里的芝麻、自家种的花生,再配上点当季的葱花提鲜,十三香增味,烤出来的月饼咸香入味,咬一口满是烟火气。
这种吃法在遂昌的乡村里并不罕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总爱做这种有滋有味的老式月饼,说是“吃着踏实,有过日子的感觉”。
所以Rose做的葱花十三香月饼,可不是什么黑暗料理,而是藏着浙南乡村烟火的传统风味呢。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市面上的月饼花样越来越多,这种“硬核”老式月饼在遂昌也渐渐成了稀罕物,年轻人更爱买包装精致的甜口月饼。
所以说,Rose坚持做这种月饼,既是对家乡风味的坚守,也是对团圆意义的另一种诠释吧。
而她把非洲娘家人拉进做月饼的队伍里,让他们从一把葱花、一勺十三香开始,应该也是为了让他们理解中国节日的烟火气,知道习俗的传承从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而是在人与人的互动里。
下一篇:走出一条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