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湖北正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县域文旅如何为“建成文化强省、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这个“十一”,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报道《去山海找答案》,走进位于荆山深处的襄阳保康县,探寻这座山区县如何借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
每次进山,都像开盲盒,你不知道大自然准备了怎样的惊喜。这里是保康,襄阳唯一一个全山区县,听说这里不仅有100多处奇绝景观,还藏着一段关于“出路”的故事。
记者 赵黎黎:我现在肉眼所及的范围之内,全部都是满眼的绿色。今天,我们的山海答案,就从这条通往秘境的山路开启。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六层叠水瀑布轰鸣着映入眼帘,抬头望去,百米高的黄龙洞溶洞口神秘巍然,岩壁的褶皱里,藏着亿万年的地质记忆。
记者 赵黎黎:为什么这个瀑布是一年四季常流水?
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正高级工程师 赵刚:你看四周这些树木很茂密,大气降雨就会被这些树木涵养起来,再加上另外上游地下水灌入式补给,它的流量每天能达到19000方到83000方。
踏入秘境,别有洞天。脚下这条遍布荆棘的探索征程,恰恰是保康文旅毅然笃定的发展方向。今年,湖北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建设20家5A级旅游景区。对保康一个县域来说,是对标“世界级”的艰难跋涉,也是突围机会,必须倾尽全力。当地招商引资20亿启动九路寨5A级景区创建提档升级,全县汇聚近20个部门成立创5A服务工作专班。
九路寨创5A级景区项目服务工作专班工作人员 陈真:我们的工作是从2023年11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景区里的三条河全部走遍了,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叫做锣鼓寨泉,泉眼每天只出三次水,在出水之前它还会有敲锣的声音,名字由此而来,小而美的景点将它串联起来,让自然成为我们的卖点。
峡谷风貌、叠水瀑布、山林溶洞、发出锣鼓声的泉眼……这些浑然天成的景观组合,要转化为发展文旅的独特优势,离不开人的努力。在通往景区的路上,这条依山而建的“之”字形小路,见证了保康从开路到升级的发展之路。
襄阳市保康县歇马镇白竹村党支部书记 吴启芝:这条路总计两公里,当时整整建了一年的时间,到楚王峰下面坡度几乎达到90度,全部是垂直在悬崖上,用人工、用锤子、用钳子敲出来的。
这条幽静的小路,成了九路寨真正热闹起来的起点。当年为了凿开这条“出路”,村里每家每户都出了力。路通了,游客来了,县里鼓励村民开农家乐,给予1万元补贴,杨银凤家开起了土菜馆,但随着路越来越好,人越来越多,当初的土菜馆如今升级成了精品民宿。
云上竹里民宿老板 返乡大学生 杨银凤:“老杨土菜馆”还是略土了一点,想着“云上竹里”会更符合民宿的这种意境。
记者 赵黎黎:其实也是代表着我们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的方向在转型。
云上竹里民宿老板 返乡大学生 杨银凤:对,我们村现在有13户农家乐和4户民宿,主要是依托九路寨景区,所以我们希望它越建越好。
路越走越宽,保康逐渐从“卖风景”迈向了“卖体验”。眼前这12栋云崖木屋,就地取材、顺势而建,将天然的险峻地势,转化为可以静心观景的窗口。这些木屋从图纸走进现实,只用了两个月。
襄阳市保康县九路寨生态旅游区总经理 向元斌:早上看日出,晚上看日落,又可以看到云卷云舒,所有景区的路全部提档升级了,一连通的话,以后宜昌的、恩施的、重庆的客人到我们这边来就方便多了。
记者 赵黎黎:相当于是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区域景区,把各地的资源整合起来。
襄阳市保康县九路寨生态旅游区总经理 向元斌:每年至少增加10万人以上。
从单打独斗到区域联动,保康文旅正走在融合破圈的“大路”上。今年前8个月,全县接待游客超过6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接近45亿元,同比增幅都在15%以上。
襄阳市保康县文旅局党组书记 局长 陈艳婕:今年8月,县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从市场主体培育、品牌打造、引客入保和人才保障等方面,支持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赵黎黎:寻秘山林,我们找到了自然的壮美,也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去“找答案”不仅是为了要创造什么,而是要懂得如何更好地去发现与守护。而这,只是保康答卷的第一页。在全省的大局里,保康找到了自己的生态赛道——不追求喧嚣,而是去营造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生活体验。而这,或许就是文旅康养产业最动人的模样。
长江评论:为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贡献县域大作为
县域的文旅发展,是全省打造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大战略中最为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保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加速奔跑的县域与省级战略同频共振的担当与智慧。这是一场县域经济实力、管理能力、战略定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压力测试,保康的实践证明,立足禀赋、主动作为,县域将成为省级战略落地最坚实的底座和活力源泉。
来源:长江云
编校:相琴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下一篇:贵州荔波小七孔单日客流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