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三大红色地标
解锁国庆文旅新体验
国庆长假不想再人挤人?
想玩得有意义还能刷爆朋友圈?
听我的!
内江东兴区这三个红色打卡点,
“历史厚重感”+“游玩体验感”,
随手一拍都是朋友圈C位,
赶紧码住!
第一站:范长江纪念馆
川南民居里的“新闻大佬”传奇
在田家镇藏着一座超有韵味的川南民居建筑群,青瓦白墙围着田园,一进门就像闯进了老四川的温柔时光——这就是范长江纪念馆!3300㎡的园区里,处处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事,妥妥的“沉浸式历史课堂”。
必冲的当属以 “半卷报纸” 为设计风格的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展。在860平方米的展厅内,不仅陈列着500多张老照片、90多件老物件,还珍藏着2100多册书信文稿,甚至能看到1935年他西北时的行经路线图。透过这些珍贵史料,仿佛能穿越时空,看见当年25岁的范长江,骑着马奔波千里、最终写下《中国的西北角》的身影。墙上毛泽东致范长江的信复制件珍贵无比 ——1937年他冒险进延安采访,成为了第一个到延安去采访的国统区记者,毛主席落款 “弟毛泽东”,这尊重感直接拉满!
百年历史的范长江故居也别错过!小青瓦下复原了他小时候的生活学习场景,原来“以笔救国”的理想,早就在这儿悄悄萌芽了。还有长江大课堂,地面“长江水”纹理绕着书墙,让长江的崇高革命精神绵延新时代。
最后别忘了冲“范长江新闻林”,石刻静立,邂逅各异景观嘉木,拍氛围感照片绝了!
逛完长江纪念馆,是不是被范长江先生“以笔为枪”的革命精神狠狠打动了?下一站咱们转场杨家镇——那里的古戏楼里,藏 96年前农民兄弟“硬刚苛捐”的热血往事,往青石板上一站,仿佛能听见当年的呐喊声!
第二站:杨家关帝庙
戏楼里藏着96年前的“农运烽火”
杨家镇团结街道的这座关帝庙,看着是青砖黛瓦的老建筑,实则藏着1929年超燃的农民抗争故事!核心就是那座戏楼,下层砖石拱券能四面走,上层卷棚歇山顶的翼角翘起,当年中共内江县委领导东乡农民抗“地亩捐”就在这儿。
1929年,杨家党支部书记周执中装成教书先生,悄悄串联了6个乡镇2000多农协会员,在戏楼前的青石板露台上喊出“拒缴苛捐、还我生路”!脚下的青石板,都被岁月磨得发光发亮,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呐喊。庙里还藏着周执中、周振华兄弟的感人故事,弟弟放哨送信,哥哥教书搞革命,妥妥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虽然结局令人唏嘘,但那份热血,至今仍在这砖瓦之间回荡。
庙子依山建,跟周边老街道融在一块,走进去既能摸到历史的厚重,又能看见市井的烟火气——戏楼梁架上的斑驳痕迹,都是农运烽火的“见证人”,拍照记得找好角度,老建筑配故事,朋友圈文案都不用愁!
从杨家关帝庙出来,还在为周执中兄弟的故事眼眶发热?别 emo!下一站咱们去沱江边,看一座“钢铁大佬”——椑木铁桥,它可是新中国自主修铁路的“活丰碑”,逛完还能炫非遗小吃,快乐直接翻倍!
第三站:椑木铁桥
沱江上的“钢铁丰碑”,还能吃非遗小吃
横跨沱江的椑木铁桥(成渝铁路沱江大桥),绝对是“硬核打卡点”!作为新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上最长的钢梁桥,它全长370.83米、高27.49米,1140.3吨钢梁在太阳下泛着暗红光泽,911根木桥枕排得整整齐齐,每一处钢铁纹路都在说 “人民铁路人民建”!
1950年建桥的时候,3万多解放军投入施工。沱江激流里扎桥墩,钢梁靠人力用杠杆滑轮一点点架起来,岸边还能看见当年熔铸铆钉的痕迹——光想想就觉得不容易!更让人揪心的是,还有2位战士为抢修沱江大桥遭遇塌方不幸牺牲,永远留在了乌云山烈士墓里。半山腰的烈士纪念塔超庄重,方柱形身子顶个南瓜状尖顶,塔身上红漆写的牺牲者姓名,每一个都该被牢牢记住。
椑木镇还出了革命先烈廖恩波——他曾任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1935年就义前写下“献身民族解放”的绝笔,精神跟铁桥一样不朽。
逛累了就去桥畔的年代感杂货店、理发店转一转,再炫个省级非遗板板桥油炸粑,咬一口外酥里嫩!沱江岸边的栈道配着“蓉城第一关”的古韵,不管是拍照还是散心,都超合适!
这三个地方,
每一个都藏着不平凡的岁月故事,
国庆不如就来东兴,
打卡红色地标,
拍美照、听故事,
绝对不虚此行!
来源:微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