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3号请用餐!”——最近,此起彼伏的叫号声,几乎淹没了昆明各大商圈的餐厅。国庆假期,游客的集中消费彻底带火了昆明餐饮,从街边米线店到菌菇火锅,排队等位的长龙成为假日春城最熟悉的风景,而这声声叫号,正是市场“火”力全开最直观的注脚。
过桥米线店单日接待顾客超600人次
“你好,两位大概要等多久?”“大概半小时。”10月3日傍晚,华灯初上。翠湖畔的“云南盛”过桥米线店内一片忙碌景象,服务员穿梭于各桌之间,为客人们端上滚烫的高汤与丰富的配菜。空气中弥漫着鸡汤的醇厚香气,食客们沉浸其中,品味着地道的云南风味。
过桥米线店成为热门打卡点 期俊军 摄
门口的等候区早已坐满,晚风中仍有不少人在耐心排队。大家不紧不慢,享受着春城舒适的晚风与独特的市井气息,只为等待那一碗心心念念的过桥米线。
“我们从广州过来的,早就听说云南的过桥米线很有名,从网上搜了一家最近的,特意过来尝一尝。”游客顾女士(化名)带着老人和孩子假期出游,到昆明的第一餐,清淡的过桥米线成为首选。
“国庆假期我们日均接待游客600人次,营业额大概能达到28000元。”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因为游客集中消费,店里的营业额平均增长了20%-30%,预计未来几天还会持续。
而在不远处的翠府餐厅,当日预约早已爆满。这家人均消费约400至500元的高端餐厅,国庆假期一直“一位难求”。“我们主打云南菜与粤菜的融合菜系,深受游客喜爱。”餐厅负责人表示,“十一”假期,除了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本地家庭的聚会宴请、商务往来也明显增多,带动整体翻台率显著提升。“每天17:00—17:30和19:00—19:30是两个最集中的用餐高峰。”工作人员介绍,高峰期不仅所有包间全满,大厅散台的也早早被预订一空。
菌子火锅霸榜“C位” 滇菜圈粉游客
同样在翠湖周边,一家名为“菌彩野生菌火锅”的餐厅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队,但这番景象并未劝退慕名而来的食客,不少游客索性在周边闲逛,估算着时间到店用餐。
菌子火锅店一位难求 期俊军 摄
“到云南肯定要吃一顿菌子火锅,从网上搜到这家就过来了,国庆假期排队一小时还能接受吧。”来自山东的金先生(化名)带着女友刚取到号,准备沿着湖边逛一圈再回来。
门口的店员一边帮着招呼等候的客人,一边留意着店内的翻台情况。“用餐高峰期平均等待时间都是1-2个小时,很多都是慕名而来吃菌子的。”店员告诉记者,对于很多游客而言,野生菌火锅是到云南必“打卡”的项目。
南强街夜市热闹非凡 期俊军 摄
而在两公里外的南强街夜市,另一番热闹图景正在上演:烧烤摊升腾的焦香与木瓜水清甜的冰凉气息在空气中交织,涌动的人潮穿梭于各个小吃摊档之间。
传统滇菜深受游客喜爱 期俊军 摄
沿街的滇菜馆同样人气高涨。滇菜品牌“茄子恰恰”的店员介绍,近期营业增长了约20%-30%,下午时段游客占比更高达85%以上。“许多外地游客专程来品尝地道风味,”店员补充道,“像小麻鸭、舂茄子和芒果炒牛肉,都是‘翻牌率’比较高的招牌菜。”
“景区效应”带火特色小吃
“景区效应”带火的不止餐馆,还有小吃街。记者来到海埂公园附近,望海路、观景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在海埂公园小吃街,操着天南海北口音的游客往来不绝,各色摊点前挤满了游客,热闹非凡。
滇派小吃连锁店“三块一拾”尤其受欢迎,“我在这里‘解锁’了没有吃过的包浆豆腐,外皮柔韧内里包浆,味道很不错。”来自河南的马女士说,“边赏滇池美景边吃滇式小吃,价格也算公道实惠,体验不错。”
从一碗米线到一锅菌子,再到一份包浆豆腐,昆明正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持续点燃消费市场,吸引着八方来客。
云南网记者:期俊军 杨苑 娄新月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