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北京作为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特别是9月25日完工的天安门广场巨型花篮,更是不少游客必打卡景点之一,今年的巨型花篮有什么新“花样”,来看记者的探访。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大花篮周边都是人潮不断,十分热闹。不少游客每年都会与大花篮合影打卡。
游客们发现,今年的花篮特别高大,18米的高度,需要做好构图,才能拍到全景,而且花篮里的花,也是又大又美。一朵红色的月季花,直径达到3米,首次采用的北京市花月季作为焦点花。
总台央视记者 王闻聪:今年扩大了对花叶植物的应用,选用了鸢尾、翠菊、珙桐、橄榄枝等新型植物材料。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花篮内的仿真花数量增加了不少,共有18种196朵,它们不仅要形象灵动,具有观赏性,还要具有抗风、阻燃、不褪色的特点,在户外展示时间要维持一个月以上。
天安门花坛总工程师 张先哲:在天安门广场我们要抗12级风,这些大型的花朵要在大风中岿然不动,依然要保持它良好的面貌,所以我们用的大型仿真花比较多。今年,这些花朵的大小和色彩做得更加精致自如,比如鸢尾花花瓣用了彩绘,让它的细节、纹理、颜色更加逼真。大花篮里的山丹丹、鸽子花,用的雕塑工艺,是用一些不锈钢板敲制出来的。
而今年大花篮主题为“和平”,也有不少代表和平,同时又体现繁荣喜庆的花卉。
天安门花坛总设计师 蓝海浪:像英雄花、木棉花也首次在花篮里使用。同时,这个花卉我们在选择上也考虑到祖国从南到北,让全国人民来这里都能寻找到自己的家乡的花卉,寻找到自己喜欢的花。
总台央视记者 王闻聪:今年,在花坛的底部布置了一个直径达45米的向日葵图案,寓意朵朵葵花向太阳。这里面的花没有那么大,但是,有两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分别是一串红“奇迹”和小菊“绚秋星光”。他们是经过了近10年时间,杂交选育得到的新优品种,这两种植物都是已经能够大面积应用在园林绿化上的品种,在大花篮的花坛应用总量近3万株。
截至10月3日16时,假期前三日,天安门广场游客数量达143.25万人。
新品种 新科技
融入花坛布置
在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日花坛布置中,新品种、新科技、新工艺应用其中,效果也让大家眼前一亮,继续跟随记者去看看。
总台央视记者 王闻聪:今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的大花篮和长安街沿线的10组立体花坛,都在国庆中秋假期增添了夜间照明设施,让夜晚的花坛更加引人注目。北京东单东南角的“黄河赞歌”立体花坛,也被称为是“会唱歌的花坛”。在花坛上不仅能看到微观的壶口瀑布、奔腾的骏马、载歌载舞的人群,还有水雾、音乐等声光电技术,更加逼真地还原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晚上八点,这里仍有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记者了解到,“黄河赞歌”花坛创新结合了科技元素,以写意国画为基底、真实流水为声效、雾森系统渲染为衬托、多种工艺融合来描绘壶口瀑布,增强感观体验。
在花坛的装配方式、花艺手法上,今年也有不少创新门道。长安街沿线立体花坛,采用的是在生产场地预拼装后解体,运送到现场再进行组装,仅用一天时间就能装配好,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在北京西单西南角的“绿色生活”花坛中,白天鹅的制作采用了新的花艺手法,其头部、脖颈、翅膀采用银叶菊叶片层层粘贴,呈现了层叠翎毛的效果,让花坛中的元素更加真实和自然。
此外,今年长安街沿线的立体花坛的颜色更加绚丽丰富,还同时融入了辣椒、小米等农作物的元素。首次亮相的新优品种包含67个花卉和乡土植物,其中17个为自主培育品种。
天安门花坛总工程师 张先哲:花木小菊的6个新优品种,包括农业大学的菊花新品种也都进行了应用。还有一些新优的月季花品种、云南农科院的百合、北京园林科学院的万寿菊都在花坛里面进行了应用。
专家介绍,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彰显种业创新实力。首次亮相的自主培育的新优品种花色更奇特,生长周期更短,还没有进行规模化生产,通过扮靓花坛,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它、了解它,为下一步的商业化做准备。
原标题:《必打卡景点!今年天安门广场巨型花篮有什么新“花样”?》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傅璐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央视财经
上一篇:云南知名景区发布重要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