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杭州迎来八方游客。为让大家在赏景之余多一份安心,浙大二院作为省内唯一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联合景区、交通、媒体等多方力量,把曾护航亚运会的“急救利器”——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开到了人流密集的吴山城隍阁景区。
这场以“迎国庆服务一线”为主题的“党媒连心・健康杭州”六方党建共建活动,不仅是守护游客健康安全的“及时雨”,更让前沿医疗技术走到了寻常百姓身边。
亚运“明星急救车”首进景区
打造“移动医疗驿站”
“以前只在新闻里见过亚运会的特种急救车,没想到今天能在吴山亲眼看到!”得知浙大二院的5G急救移动复苏单元车首次亮相景区,前来爬山徒步的游客李女士忍不住驻足围观。
杭州日报张之冰摄
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由浙大二院牵头,联合杭州市公交集团、杭州市急救中心共同参与的医疗创新项目。该项目为国内首创,车辆集成了最先进的急救理念、急救技术、急救设备,并与5G技术深度融合。目前国外只有极少数国家有公交车改造为医疗单元的先例,但“大型公交+急救+5G”的结合是全球首创。
车辆外观总长12米,具备户外急救治疗功能。除了配备基本的急救监护设备外,还配备多功能一体化除颤监护仪、高级转运呼吸机、ECMO、移动DR、集成超声探头等先进重症急救设备,从普通的危重患者多人转运,到最复杂紧急床边ECMO,急诊“救命”手术都能一站式实现,而且车上配置的先进仪器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也具备“5G+急救医疗”功能,实现了“院内+移动复苏单元”等多场景的互联互通。车内安装了全景摄像头,院内专家通过VR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地看到复苏单元内的情况,结合患者实时回传的生命监测和图像数据,进行远程指导,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病情,快速启动院内急救预案。
杭州日报张之冰摄
国庆期间,吴山城隍阁景区日均人流量大幅增长,这辆“移动急救驿站”的到来,让游客在需要时“转角就能遇到‘救’”。
“它曾是杭州亚运会的‘急救护航者’,如今我们把它开到景区,就是想让前沿医疗资源‘接地气’,守护更多普通人的健康。”浙大二院副院长张茂介绍,浙大二院作为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始终致力于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更需要的地方。此次停驻景区的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不仅曾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护航任务,此前还多次参与多项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如今将其开进景区,正是为了让更多群众近距离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后续医院还将与景区建立常态化协作,让“移动急救”成为景区假期安全的“常驻保障”。
既能学急救,还能感受医学前沿技术!
游客直呼“干货满满”
现场,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变身“健康科普大篷车”。“大家看,AED开机后会有语音提示,第一步要解开患者衣领……”活动现场,浙大二院急诊医护手把手教游客使用AED以及心肺复苏技能,用通俗的语言、标准的动作,把实用急救知识“手把手”传给现场游客。不少游客纷纷驻足,主动加入到学习行列。
杭州日报张之冰摄
游客除了能学习常用急救技能,还能走进车内,沉浸式体验世界领先的5G急救设备。“原来通过5G技术,急救数据能实时传给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就像‘专家在身边’!”体验完车内的远程会诊系统,游客王先生感慨道,这一趟不仅赏了景,还涨了“医疗见识”。
车外的展示屏幕同样吸引了不少目光:一边播放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在国外开展先进瓣膜手术的画面,让大家看到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国际领先水平;另一边,高危截瘫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自主脑控喝可乐、脑控书写汉字,以及脊髓损伤截瘫患者通过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技术重新站了起来的视频演示。种种前沿医疗技术,让现场游客频频惊叹“未来医疗近在咫尺”。“原来我们国家的医学技术已经达到这个level了!”游客小张说。
杭州日报张之冰摄
六方携手聚合力
党建共建绘就“健康生活”新图景
这场温暖又硬核的服务背后,是六方党组织的同心协力——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创伤总支委员会、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政后勤第一总支委员会,联合中共杭州日报城市新闻中心支部委员会、中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委员会、中共杭州城隍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中共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五汽车分公司委员会,整合医疗、景区、交通、媒体资源,真正实现了“1+1>2”的服务效能。
“党建共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把各方优势拧成一股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国庆服务游客只是起点,未来医院还将继续联合多方,把先进医疗服务、健康科普资源送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让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市民和游客的健康安全筑起更坚实的屏障。
这个国庆,如果你去吴山城隍阁景区游玩,不妨去浙大二院的5G急救移动复苏单元车旁看一看——学一项急救技能,见一见前沿技术,感受这份来自百年名院浙大二院的贴心健康守护!
图文:童小仙 鲁青
审核:张茂 邓国芳 徐善祥 杨旻斐
责编: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