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了,北京城区最大的“绿肺”——温榆河公园9月29日建成开园,这个用时五年建设,地处朝阳、顺义、昌平三区的北京最大公园,拥有着30平方公里的园区面积,相当于3个奥森公园。为方便游客游览,共设计了100多个公园门。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公园无需预约,免费游览,国庆、中秋假期,温榆河公园还有众多活动邀请市民体验。
9月29日,温榆河公园鲜花烂漫。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打造千万市民的后花园
温榆河公园从2019年开工建设,此前,春节火出圈的温榆千灯会就是在温榆河一期举办。9月29日,温榆河公园二期正式对外开放,这也代表着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开园。开园活动在公园二期朝阳段台地悦动区的网球中心举办,湛蓝色的球场、白色的建筑外立面,这座崭新的球场正在等待一场网球首秀。网球中心外,鲜花环绕、绿道蜿蜒,清澈的河流穿园而过,游客们在此漫步,如在画中游。
缓缓流淌的河道里,几艘独木舟刚下水不久,船身的木色油漆十分闪亮,一位男士十分专业地撑起桨板,在水中使劲一划,独木舟箭一般蹿了出去。在河道另一侧,一大片玉米地在秋日的阳光下硕果累累,河道边芦苇里还藏着水鸟,清晨时分常能听到清脆的鸟鸣。
市民体验水上项目。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温榆河公园成为居民的后花园。瑞榆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学诗休闲时光喜欢来温榆河散散步,“从家到公园,走路也就十来分钟,白天景色美,晚上的灯光也漂亮。”张学诗是孙河乡沙子营村村民,当年村子周边满是采砂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温榆河公园启动建设后,村民搬迁上楼,村里的环境也变了样,“现在温榆河这么个大公园就在我们身边,我儿时记忆中的清澈的河道又回来了。”
北京市温榆河公园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文宇介绍,温榆河公园二期打造“北京城区最大的百万市民乐园”和“千万市民的后花园”。森林步道、观鸟湿地、露营地,草坪、创意市集,以及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赛事都将在这里上演。
“荒野化”让小动物们安家
在温榆河公园,农田与“野趣”并不鲜见,温榆河一期的网红打卡点“芸上梯田”同样是一处在基本农田基础上打造的农业种植景观,油菜花、油葵、彩色荞麦……为市民带来田园风光。而说到“野趣”,“荒野化”这个词是温榆河公园建设五年中最常见到的主要形容词之一。
“荒野化”并不是野蛮生长,而是在自然环境中为动物、鱼类等生物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这里没有人工雕饰、没有精心打理的花草,更没有园径和路灯,游人无法踏足,成为真正草长莺飞的荒野。温榆河公园“生态心”区域便是“荒野化”最好的注脚。
“生态心”是温榆河、清河交汇处,三角洲地带是其核心区。拿起望远镜远远眺望三角洲,芦苇长得“高大”,没有人工刻意雕琢的形态,“狂野”地在水中肆意生长。三角洲里还有不少“常驻民”,绿头鸭、赤麻鸭、灰鹤等在此安家。三角洲中的生态岛上,还有桑树、酸枣树。河流的交汇处的优势在于水流形态丰富,鱼多、昆虫多、水鸟多, “生态心”远离游客,园林绿化工人也很少进入,这里成为园区最鲜明的少有人类干预的区域。
根据规划,温榆河公园中有好几片荒野化管理的自然带,总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生态心”面积最大。今年7月份,温榆河生态监测团队数据显示,园中已监测到动植物累计880种,其中不乏大鸨、斑头秋沙鸭、青头潜鸭、黄胸鹀等珍稀鸟类,近4年内增加了200余种。
今年年底,“生态心”约0.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实现封闭。在温榆河公园“生态心”,除了三角洲,河岸边还将构建坑塘、深潭、浅滩,推动生物多样性恢复。旁边的几处粮田也将采取自然的种植方式。
蓄滞洪量达1200万立方米
除了是可赏、可玩的北京最大公园,温榆河公园还肩负着防汛的职责,它是城区规模最大和类型最丰富的自然带,也是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公园占地30平方公里,最大蓄滞量可达1200万立方米,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要蓄滞洪区,北运河流域防洪体系里“上蓄”的重要滞洪空间,也是城市副中心“通州堰”分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榆河公园与下游北关分洪枢纽、温潮减河、宋庄蓄滞洪区等工程联合调度,共同实现洪水有效管控。
北京市清河管理处工程科科长侯振振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改建了辛堡闸、鲁疃闸和沈家闸三座水闸,新建清河堰、温榆北堰、温榆南堰三座侧向分洪闸堰,实现防洪调度安全可靠。
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辛堡闸,这里是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重要的调度枢纽。闸室共有七孔,闸门高度6米,水流急速从闸口流过。“这个闸可对清河、温榆河洪水进行统一调度,提高温榆河公园对北运河下游的防洪效益。”侯振振说,辛堡闸日常可维持温榆河公园正常水位,为市民营造优美的水环境。两侧边孔还设计了过鱼设施,实现温榆河鱼类洄游,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