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印度洋西南部,散落着一串珍珠般的岛屿,这就是鲜为人知的非洲岛国——科摩罗联盟。这个由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和莫埃利岛组成的国家,面积仅22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香港大小,却承载着87万热情好客的人民。尽管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仅有1500美元左右,但在2020年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却献上了一份令人动容的礼物。
这份特殊的礼物是两张皱巴巴的50欧元纸币,合计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61元)。对于人均月收入仅50欧元的科摩罗人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两个月的全部收入。这份千里送鹅毛的情谊,源自这个穆斯林国家与中国的深厚友谊。值得一提的是,这可能是科摩罗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外国提供援助,足见其对华情谊之真挚。
鲜为人知的是,科摩罗的国土故事还留着一个未完成的篇章。在碧波荡漾的莫桑比克海峡北端,距离主岛仅70公里的马约特岛,至今仍飘扬着法国国旗。这个面积374平方公里的岛屿,与科摩罗有着剪不断的历史渊源。
回溯历史长河,16世纪起,葡萄牙和英国探险家就曾造访这片群岛。当时,整个科摩罗群岛都在昂儒昂苏丹的统治之下。1841年,法国殖民者首先在马约特岛登陆,以此为跳板逐步控制了整个群岛。二战后,随着非洲独立浪潮的兴起,科摩罗于1975年宣告独立。但法国耍了个分而治之的花招:让各岛自主选择前途。结果马约特岛选择继续跟随法国,成为印度洋上的一块法国飞地。
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一方面,法国视马约特岛为印度洋战略支点,始终不愿放手。1976年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时,尽管11国支持科摩罗收回领土,但法国动用一票否决权扼杀了提案。另一方面,法国不断向马约特岛输血,使其人均GDP达到科摩罗本土的十倍。如今的马约特岛居民享受着法国完善的医疗教育福利,自然不愿回归穷亲戚的怀抱。
从马约特岛首府马穆楚的高楼俯瞰,30公里外的昂儒昂岛依稀可见。这道窄窄的海峡,却成了横亘在科摩罗人心头半个世纪的伤痕。每当夕阳西下,老一辈科摩罗人仍会指着北方叹息——那里有他们永远无法踏足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