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图一:稻田中的诗情画意。
图二:游客排队购买稻梦米线。
图三:游客体验老式压水机。
图四:农机助力农业丰收。
图五:主题花车在稻田中穿行。
图六:游客逛“辽农优品”市集。
图七:游客拍照打卡。
■本报记者 王文郁 文/摄
远山含黛,秋风送爽,阡陌纵横,稻田飘香。秋分时节,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郊外的国家AAAA级景区稻梦空间,迎来了众多游客。在这里,沈北新区推行稻梦空间融合发展模式,开发乡村民宿、乡村美食、稻田观光系列乡村旅游融合产品,绘就了一幅融合农商文旅、丰富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增长、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喜看稻菽千重浪
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城乡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暨金秋消费季主场活动在稻梦空间举行。巡游表演人员穿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名优农特产品齐聚市集展现着丰收的景象。
记者登上稻梦空间最高处——27米的高塔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金黄稻田绘就的气势恢宏的“国色山河”等稻田艺术画。高塔四周,布满了稻穗元素,寓意着“岁岁平安、向上生长”。
以大地为纸、稻田为笔,通过不同颜色水稻种植而绘就的稻田艺术画,展现着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的聪明才智和殷切期望。而在观景台上,呼吸着清新空气、赞叹稻田艺术壮观之美的游客,纷纷拍照发出一条又一条朋友圈。
记者注意到,景区里,有很多游客是全家人一起出行,也有青年情侣、慕名而来的旅游团队。稻梦空间工作人员姜海燕向记者介绍,为了兼顾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景区今年在4座观景台周边规划布局了13幅稻田画,既有盛世华章等经典主题,也有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还有兼顾不同年龄段游客的开心到老、无惧风浪、儿时味道等稻田画。
记者了解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稻梦空间不断打造新的消费场景:新增的稻田咖啡厅里,提供多款米制饮品,让游客在丰收的稻田旁品味正宗稻田米咖;稻浪雨林谷的“水帘洞”今年焕新亮相,藤蔓缠绕的岩石与氤氲水雾勾勒出奇幻秘境,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新增设的莫奈主题等多种主题花车在稻田中穿行,游客可以悠闲地坐在这些稻田小火车上,随着稻浪前行,感受秋日的凉爽惬意。
流连稻间忘归路
好景自然要配上美食。在稻梦空间,主题花车沿线的稻梦手工美食坊车站,让游客下车移步数米就能品尝到米线、米皮、炸酱面等稻梦美食。
记者沿着稻梦手工美食坊车站旁的一条小径步行百余米后,看到了一个生产队大食堂。食堂门口,摆姿势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食堂里边,欲品尝地方特色美食的游客排起了长队。
看着大铁锅里香气四溢的酸菜白肉炖血肠、笨鸡炖土豆等东北大炖菜,刘大娘和老伴对记者说:“用铁锅长时间炖出来的菜更好吃。”两位老人在儿女的陪同下,从生产队大食堂的窗口接过热气腾腾的炖鸡肉和炖酸菜,闻着菜香走向餐桌。
水稻种植离不开水,在稻梦空间,亲水的游乐项目很多。在压水井专区,不少未见过此景的游客兴致勃勃地上手尝试。力气不够大或是用力不均的游客,无法持续压出水来,而用力过猛的游客,不小心被溅了一身水,引得周围的人笑声不断。
而与水稻密切相关的谷仓,在稻梦空间也被全新打造,成为了户外谷仓丛林乐园。乐园中,孩子们在绳网蹦床等无动力设施上挑战不同高度与难度,尽享乐趣、流连忘返。
记者了解到,沈北新区积极复制推广稻梦空间的发展模式,星禾院里民宿、丁丁露营等乡村文旅项目已初见成效。在星禾院里,骑术表演、加工打糕展示赢得游客阵阵喝彩。民宿主管李成对记者说,民俗消费很受游客欢迎,民宿的经营方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稻花香里说丰年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稻梦空间附近的七星米业数字化基地,融合科技与农耕文明的农机展上,数十台智能化农机设备整齐列阵,数架型号大小不一的无人机同台助阵,全面展示农业科技强、农村环境美、农民生活富的乡村新景象。
全国劳动模范、辽北七星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蕴来对记者说,现代农业通过科技运用、智能赋能、机械化发展等,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无人机已经成为一种新农机,被广泛运用在农业领域。
“今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62万亩,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5亿斤,创历史新高。”沈北新区副区长关镝表示,该区持续推进农田水利一体化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4万亩。
2024年,沈北新区在沈阳市率先实现83个具备发展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20万元。
在稻梦空间门前的“辽农优品”市集上,成捆的水稻装点烘托出丰收意境,沈阳寒富苹果、大连樱桃、鞍山南果梨、桓仁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也在市集上齐聚一堂,展现喜迎丰收、乡村振兴的景象。逛市集的游客穿梭在各个摊位间,挑选心仪的产品,共享丰收的喜悦。
在活动现场,辽宁省相关部门还发布了辽宁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和金融助农系列政策,开展了金融助农签约活动,启动了电商物流惠农计划,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农业丰收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