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九龙县魁多镇以“茶产业+文化+旅游”模式走好乡村振兴路
在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有一座藏在高原深处的小镇——魁多镇,海拔跨度从2000米到4057米,藏汉彝民族在此共生共融,更有700余年种茶历史。2025年9月24-26日,“茶马新韵·秘境寻踪”主题文化传承与茶产业发展暨魁多茶香产业发展推介会在此举行,为魁多镇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迎来了新契机。这是继2023年8月31日举行“寻迹茶马遗韵,溯游云上天乡”大型文化旅游暨茶产品推介会以来的又一次乡村旅游节暨茶叶新品推介活动。近年来,魁多镇以“茶产业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骨”的融合模式,让高原茶香飘向全国,也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雪山脚下徐徐展开。
700年种茶史焕新,用“金叶子”撑起振兴梦
魁多镇种茶历史,可追溯到700年前。民国时期,这里便是原西康省涉藏地区唯一连片红茶种植区,茶叶顺着茶马古道走向远方。如今,在魁多镇不断的坚持打磨下,这片茶园迎来了新的生机。
规模与品质双提升。2006年开始,以里伍村1600亩老茶园为基础,魁多镇将其打造成九龙县茶叶主产地,截至目前,九龙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900多亩,其中核心区里伍村茶叶种植面积核心区3500亩,辐射区4400亩余亩联合浙茶集团制定古茶树保护与管护规范,魁多镇加强茶农对茶园的管护,让每一片茶叶都经得起考验——九龙红茶通过瑞士SGS 515项农残检测,实现“零农残”,茶多酚、氨基酸等含量远超普通红茶,成就“两高一零一老”的独特优势。
品牌与收益双丰收。从“九龙天乡”一枝独秀到多种精品,魁多镇已形成3家茶企、4个品牌、5类产品的格局,拿下4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有机认证,连续12年斩获茶博会金奖。2023年“九龙红茶”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4年,当地茶企销售收入突破2200万元,846户茶农靠着这片“金叶子”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406元,超过九龙县平均水平22%,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单靠茶叶就增收14.5%。刘海全是里伍村先林组的茶农,夫妻都有残疾,但家有6亩多茶园,夫妻俩靠在茶园辛勤劳作,把两个女儿培养成大学生,家里还盖起了2层楼房,“是茶叶让我脱了贫、奔了康,让我家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深耕文化沃土,让“乡愁味”藏入一杯暖茶
魁多镇的魅力,不止在茶香,更在多元文化的交融。这里有普米族的古老歌谣、彝族的“毕摩”文化、汉族的客家技艺,如今这些文化宝藏被一一挖掘,成为“茶文旅”高度融合的灵魂。
茶马古道的历史回响依稀在耳畔萦绕。里伍村是雅砻江流域茶马古道重要发源地,至今留存马帮驿站、碉楼遗址,“江郎易马、里伍换茶”的古语仍耳熟能详。甲沱龙绒巴茶是第七批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站在魁多古渡,仿佛听见当年马帮的铃铛声。
民族文化的当代绽放实现“凤凰涅槃”。流传于魁多镇甲坝村、魁多村一带的普米族民歌《阿依嫫嫫》传唱2000年,2023年一举拿下中国第十六届民歌最高奖“山花奖”;客家鞋垫、刺绣精美实用,藏族手工藏毯编织技艺入选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探索出的“背着娃、绣着花,既赚钱、又养家”的灵活就业模式,让九龙县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增收。
3A景区+古遗址,以旅融茶沏一盅“香茗”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纽带。魁多镇将茶园、文化与自然风光串联,打造出“文+旅+茶”的休闲养生模式,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留恋。
多元景观的特色体验,让人留恋忘返。 2020年,以九龙县魁多镇里伍村为主要景点的九龙云上天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余处景观节点散布其间,实现“园区景区化、景区园区化、园区产业化”。走在茶园里,既能体验采茶乐趣,又能感受高原风光;走进230多年历史的老藏房“普米记忆”微博馆,上百件老物件带你找回乡愁;700年前的江郎村官寨遗址,被誉为“中国马丘比丘”,吸引着探险者与学术团队前来探秘。
茶旅融合的振兴合力,迸发乡村振兴活力。如今的魁多镇,早已不是藏在深闺的小镇:四川省川茶名镇、四川省文化振兴样板乡镇、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获奖单位……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茶产业+文化+旅游”高度融合模式的成功。此次“茶马新韵·秘境寻踪”主题文化传承与茶产业发展暨魁多茶香产业发展推介会,为九龙县乡村振兴又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从一片茶叶到一条产业链,从多元文化到一种生活方式,魁多镇用“茶产业+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发展的模式,挖掘
了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相信在未来,这片高原上的茶园,还将继续飘着茶香、载着文化、迎着游客,书写更多发展与幸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