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迎来双节“抢闸”出游小高峰 羊城晚报记者 张瑞柠 刘星彤 摄 |
策划/吴江 统筹/刘佳宁
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严锦程 詹淑真
2025年的中秋佳节与国庆假期再次“牵手”,织就一个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假期虽未正式开启,但作为经济与交通大省的广东,已凭借其率先升温、热度空前的交通态势,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根据大数据预测,假期前一天即9月30日,广东高速单日车流或破1000万车次,将再度刷新历史峰值;国庆假期期间,广州南站预计到发旅客825万人次,有望再创历史纪录……滚烫的交通“人气”折射出广东经济底气。
高铁:
湾区“黄金动脉”火爆
“今年国庆中秋旅客出行热情高涨。”在广州南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多位车站分析员正在电脑前快速刷新数据、分析客流走向,针对旅客候补申请,研究精准加开列车。
客流高峰期优化运力、升级服务,已是常态化的便民之举。
“今年以来,广州南站共申请加开列车2201趟、重联1424趟次,其中加开广深港方向的列车874趟,这意味着我们共为285万余名旅客申请到外出旅游、回家的票。”广州南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营销分析室班组长张洁妍介绍。
在香港西九龙站口岸,旅客通过“一地两检”通道,几分钟内就可“丝滑”完成手续。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深港高铁运送跨境旅客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的高峰日已达66天,且全部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这一鲜明特征表明,由假日经济驱动的休闲旅游、探亲访友、短途度假等需求,已成为跨境客流增长最核心的引擎。同时,西九龙站口岸入出境的外籍旅客总量已位居全国陆路口岸首位,凸显其国际枢纽地位。
“轨道上的大湾区”不仅极大地压缩了时空距离,更深刻激活了沿线的消费场景,推动高铁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特别是随着我国持续优化入境免签政策,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商务交流。凭借口岸“一地两检”的便捷通关和高铁一站直达的高效运输,大湾区的高铁网络正成为外籍旅客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门户和热门选择。
航空:
“空中走廊”航线加密
俯瞰南粤大地,空中交通同样热度不减。
南航在9月26日至10月10日期间计划安排增班超2700班次,计划执行航班量达到4.8万班次。从航线布局来看,国内航线重点覆盖了通往热门旅游目的地和传统返乡热点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方面,南航近期新开通了广州-利雅得、广州-武汉-莫斯科、深圳-岘港等航线,并在节日期间加密广州至普吉等热门旅游航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境游及商务往来需求。
旅游数据显示,今年假期出游人次与人均消费金额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旺盛态势。
位列全球十大最繁忙机场的广州白云机场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成为消费场景的延伸。白云机场免税店内,岭南文创产品与国际品牌并列;机场到达大厅“机票+酒店+景点”套餐,“机酒自由行”旅游产品琳琅满目,让跨境消费与本地文旅生活无缝衔接。
高速:
单日最高车流超千万
在长假效应及高速免费政策助力下,公众出游、返乡团聚、休闲消费需求将迎来极大释放,公路自驾出行热度旺盛,城市周边、中长途及跨省游将明显增长。
广东交通集团的大数据显示,预计国庆中秋期间,9月30日为出程高峰,最高车流或超1000万车次。假期车流大致呈“头尾密集、中间略波动”分布态势。预计假期前一天(9月30日)和假期首日(10月1日)将迎来出程高峰,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出城方向车流密集。假期中段(10月4日-5日),新一波中短途车流或将出现,并开始叠加部分省际回程车流;假期后段中心城市进城方向、省际省内主干道返程车流将明显增大。
千万车流不仅是数字,更是经济毛细血管的搏动——从农产品出村到文旅入县,高速公路网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血管”,将消费热情注入城乡末梢。
从航空增班到高铁织网,再到高速繁忙,2025年国庆中秋的广东交通网络,正以精准运力匹配爆发式出行需求。这种“热气腾腾”的场景,既是基础设施硬实力与运营服务软实力的双提升,更是广东经济内生动力的直观体现。当人流、物流在立体化交通体系中高效循环,文旅消费的“烟火气”便自然升腾,为高质量发展写下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