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可
今年,国庆与中秋相遇,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文旅部将启动“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活动。消费月期间,各地将开展超过25000场文旅消费活动,发放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电影市场也不甘寂寞,共13部影片定档2025年国庆档。
从国庆档的多部电影到文旅部的活动安排,文旅消费市场不只是规模变大,品质也在升级,既精准回应居民消费期待,更体现出政策对文旅市场的积极引导。
分众化选择让“好内容”精确匹配“好受众”。从电影来说,今年国庆节当天将有七部新片同日开画,不仅将档期扩容,在类型选择上也更加丰富:战争历史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奇幻片《刺杀小说家2》,也有满足孩子们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和《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等。从旅游来说,不少城市推出以疗愈和放松为主题的“慢度假”项目,也有针对年轻人的“电竞嘉年华”和“酒类文化节”。例如:昆明机场推出了“八香”迎客的特色服务,让游客在机场就能体验当地的独特魅力。这些丰富的选择,既弱化了同质化竞争,也让群众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政策引导让“好供给”精准对接“好需求”。在今年国庆期间,文旅部将正式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协调中国银联、金融机构、平台企业推出消费券、支付满减等优惠活动以及入境旅游消费便利措施。仅以北京为例,国庆假日期间,北京以“京彩四季”为主题,全市联动,商文旅体展深度融合,将推出500余项促消费活动。在这样的政策引领下,消费券、支付满减这些优惠实实在在帮消费者“省了钱”,降低了大众参与门槛。这种“真金白银”的支持,不仅让更多人敢消费、愿消费,还能从需求端带热整个文旅消费市场,带动供给端的企业商户更主动地开发丰富的新产品,形成“消费者得实惠,供给者添活力”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让“好体验”深度契合“好期待”。近年来,文旅消费越来越需要“情绪价值”的共鸣感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感。从西湖水上夜游项目的AR游船到湖北博物馆《穿越青铜纪》的VR数字空间,从湖南博物院“山海”APP数字讲解人到敦煌研究院“数字藏经洞”数据平台。这些科技的实体应用不再让文旅消费停留在“陈列展示”或者“走走看看”的表层体验,而是让更多人沉浸式地触摸、感受、互动,满足了消费者想要“更近一步”的期待。在双节的氛围烘托下,用科技让文旅消费更精准对接假日出行的消费者对高品质体验的期待,将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黄金周推动消费市场进入旺季,各地文旅部门需提前布局,更好地激活文旅市场的内在动力,推动文旅消费既有规模又有品质,让更多消费者在大街小巷中体会快乐,才能让双节的烟火气更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