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漫步上海南昌路和茂名南路,你会发现,再小的一处街角,只要精心设计改造,都能展现文脉变迁,传递城市温度。
上海正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和新模式。在今天(24日)举行的首届城市更新发展大会上,记者获悉,42个城市更新优质项目正式对外发布,最美街角(南昌大楼、钟和公寓、淮海坊一期)就是其中的代表项目。
42个项目涉及城市更新的各方面,包括城市空间综合提升、绿化景观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公共配套完善、水环境治理。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戴顺康介绍,它们凭借较强的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成为上海城市更新实践的标杆样本。
茂名南路与南昌路交叉口,代表了城市空间综合提升的一种解决方案,兼顾空间的“面子”和“里子”。位于路口的南昌大楼和钟和公寓都建于上世纪30年代,立面材质类似但建筑风格迥异,淮海坊已满百年,因居住过很多历史名人而闻名。根据现状和原始风貌,修缮方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修缮与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在修缮前,多方和居民共同召开了意见征询会,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居民的生活所需,提升生活的舒适度。如,增加了小花园、露台、晾晒区,个别厨卫合用的居民家中也顺利进行了分割。
茂名南路、南昌路路口
回过头看,市民们交口称赞的和平公园改建工程已经成为绿化景观环境提升的代表案例。通过系统性更新,让传统公园转型,一边保留了历史记忆,一边又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集约化改造。改造后的和平公园24小时对外开放,且公园围墙被打开,取而代之的绿地、广场、口袋公园,让公园景观和街区融为一体。高科技手段也引入公园运营,市民可通过人脸识别、5G通讯免费获取体测报告和运动处方。原来的动物岛也改造为生态岛,将动物移交给专业运营,提供更好环境。
改造后的和平公园
历史文化建筑不应仅作为静态展品被束之高阁,更需融入实际使用场景,在活态利用中延续其生命力。2024年,百年雷士德医学院旧址完成修缮。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通过历史考核和价值评估,恢复了原有的风貌和装饰特色,而且也结合医疗办公的功能需求增加了必要的机电设备,而今再次恢复医疗属性,成为和睦家医疗静安院区,担纲慢病管理、国际医疗、学术探讨、对外交流等多种功能。
雷士德医学院
历经8年时间改造完成的徐家汇体育公园,通过功能业态重构、场地活动外延、历史文脉延续,把体育建筑功能从单一的体育赛事转为集全民健身、文化娱乐和商业休闲于一身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代表性在于,极大地补充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焕新升级的徐家汇体育公园成为了上海设施设备最齐全的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不仅满足了上海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实际需要,更成为市民体育健身休闲的新地标。
徐家汇体育公园
将于今年11月竣工的新场古镇牌楼路道路整治、综合管线及截污纳管整治工程入选成为水环境治理类代表案例。和许多水环境治理不同的是,新场古镇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水管改造,而是启动水质提升的全景式改造,加强古镇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同时重塑古镇区域内的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案配置高等沉水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大型肉食鱼类群落以及微生物群落,实现水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
新场古镇牌楼路道路整治、综合管线及截污纳管整治工程
首届城市更新发展大会由上海市城市更新促进会、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上海市报业传媒行业协会联合承办。随着优质项目的示范引领与多方协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上海将持续探索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城市更新新模式,为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上海经验”。
原标题:《42个上海市城市更新优质项目发布》
栏目主编:陈玺撼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