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风情凭君引 ,匠心护航旅途宁
——访巴州港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红梅
在当代社会,旅行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空间移动,成为现代人重塑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它让人们在重复的日常节奏中按下暂停键,于山川湖海间重新发现世界的辽阔,在异域文化里感知生命的温度。旅行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剂,而且是一场对庸常的诗意出走、一种对心灵的温柔复苏。
巴州港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红梅女士,正是这份美好价值的践行者与守护者。她以“让每次出发都成为值得珍藏的回忆”为初心,将旅行升华为情感联结与文化对话的载体。公司秉承着“敬业、和谐、激情、创新”的集团精神,以专业团队构建安心旅程,用人文关怀温暖八方来客,始终恪守着“诚信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价值观,让每一段旅途既见证世界的壮美,也映照服务的真诚。
如今,巴州港之旅已成为连接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而王红梅董事长仍以赤子之心,带领着团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破浪前行,用旅行的光芒,照亮更多在平凡生活中“说走就走”的梦想。
深耕旅游路 责任伴征程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旅游是放松、是逃离,是对日常的短暂出离。而对王红梅来说,旅游却是一次命中注定的缘分、一场源于热爱的漫长奔赴,更是一段用责任写就的创业史诗。
从前,王红梅总爱背上行囊奔赴各地,途中最触动她的便是导游与游客间融洽的互动——导游耐心地讲解风土人情,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旅途的美好,这份双向奔赴的愉悦,让她对 “导游” 这份职业心生向往。她忍不住与导游深入交流,愈发认定这是一份能传递快乐、连接世界的事业,也默默地在心中埋下了投身旅游行业的种子。
此后,王红梅便四处打听旅游行业的入行门道,渴望找到叩开这扇大门的契机。“真正优秀的旅游服务,是让每个人在行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这种理念悄然在她心中生根。机缘巧合之下,一位同学引荐她认识了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那次会面,简短却笃定,她几乎没有犹豫,“就是它了!”——那一刻,她从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正式走向为他人创造旅游体验的人。
2020年疫情的暴发,彻底改变了旅游市场的生态,港中旅全国分社陆续注销,行业发展陷入停滞。但对旅游行业的热爱与不甘,让王红梅不愿就此放弃,于是毅然决定自主创业,成立了如今的巴州港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而这一坚持,至今便是五年时光。
创业之初,王红梅面临的几乎是“从零开始”的挑战。此前虽有行业接触,但真正独立运营旅行社,她才发现 “旅游” 二字背后藏着复杂的门道。旅游行业看似门槛不高,实则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整合与服务链条的复杂系统。“景区、酒店、车辆、餐食、导游……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游客的体验,容不得半点马虎。”没有现成资源,她就一家一家去谈;没有产品经验,她就每天拿着本子和笔一遍遍地核对线路细节。“市面上相似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但价格却差异很大。外人看不出来,可一旦弄错,体验便差之千里。”就这样,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用整整两年时间慢慢地摸索,逐渐熟悉了行业规则,摸清了运营脉络,旅行社运行也终于步入正轨。
没有捷径,只有脚印。回望这段艰难的岁月,可以形容那几年是“浸泡式的成长”——不仅是业务的熟悉,更是一种职业精神的塑造。王红梅特别提到总社领导对她的帮助:“每次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从不推诿,而是带着我一起分析、解决。那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服务。”领导的负责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她,也让她在心中立下准则:做旅游,责任心是底线。从此,无论是遇到游客投诉、行程变动还是突发状况,她从不逃避,而是第一时间主动沟通交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尽全力保障游客的权益。
而平衡家庭与工作,成了她创业路上的另一道难题。创业初期,家人并不支持。她年纪尚轻,父母担心她承担不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与压力。“但他们后来看到了我的决心。”王红梅说得轻描淡写,却透露着不容动摇的坚定。过去几年间,为了让旅行社站稳脚跟,她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常常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好在,随着旅行社的经营渐入佳境,业绩也稳步提升。她一次次地用成果回应了最初的质疑,而家人也逐渐看到了她的付出与成长,从最初的担忧转为全力支持。这份理解与认可,也成了王红梅继续深耕旅游行业的重要动力。
如今,巴州港之旅已经走过了五年。这五年,是在疫情反复中跌宕起伏的五年,也是王红梅从单打独斗到组建团队、从摸索方向到明确价值观的五年。从最初对旅游行业的满心向往,到历经创业风雨后的坚定从容,她始终以责任心为舵,以热爱为帆,在旅游行业的浪潮中稳步航行。她始终相信:旅游的真正意义,是让每个人在奔赴风景的路上,能被温暖、被理解、被郑重对待。
风雪担重诺 诚暖旅途心
在整个旅游服务的链条中,车辆安排和导游素质始终是关键环节。导游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更要善于安抚游客的情绪,某种程度上甚至要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最终实现“平安出发,平安返回”的承诺。而几年前突发的一场 53 人老年团的危机,至今仍是王红梅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让她对 “责任” 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那趟行程原计划从当地乘火车出发,需耗时四五个小时,却在清晨临出发前突然接到火车因大风停运的通知。时间紧迫,王红梅迅速做出调整:考虑到飞机票价格高昂,最终决定改用大巴车,以5000元的价格包车将客人送达目的地。
然而,途中大巴司机情绪极不稳定,一路压着最低车速缓慢行驶。原定傍晚六点半的航班,等到大巴抵达机场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导致全员误机,所有往返机票全部作废。更严峻的是,团内多位老人先前隐瞒了健康情况——实际上其中有数名癌症患者,一位老人甚至同时患有食道癌和胃癌,几乎无法正常进食。此时又正值十一月的大雪天气,路面湿滑难行,基于安全考虑,她果断地将客人安置在酒店休息,并由旅行社代为采购所需的日常物品。
可在误机与滞留的双重压力下,不少客人将不满情绪发泄到王红梅身上,言语侮辱与谩骂不断,甚至有家属打电话斥其 “强行困住老人”。一边是客人的怒火,一边是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王红梅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逐一与客人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停运与安置的缘由,最终获得了家属的理解,共同安抚客人的情绪。
但错过航班的连锁反应远未结束——误机后下一班航班要在两天后才起飞,这段时间内的食宿费用全部由王红梅个人承担,而十一天的行程被压缩至九天,游客纷纷要求退款;更雪上加霜的是,此前所有机票损失及额外支出让当时资金紧张的旅行社面临着不小的打击。
就在事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刻,王红梅反而冷静了下来,当即让导游拟定了两份合同:一份针对希望离团的客人,一份针对愿意继续跟团的客人。面对持续的质疑与不满,她坦诚回应:“若选择离团,返程火车票需自行承担;若认为公司需赔偿,也可联名向法院起诉,该我们承担的责任,绝不推脱。”就在双方僵持之际,一位团内律师澄清,火车停运属不可抗力,旅行社无需赔偿,且王红梅已承担了额外费用;同时,一位善解人意的阿姨也主动站出来为她发声,并率先签下了继续跟团的合同。在律师的澄清和阿姨的带动下,其他客人逐渐冷静下来,这场危机终于得以化解。
从火车停运到航班作废,从客人谩骂到最终理解,王红梅始终以 “保障客人安全” 为首要原则,用冷静的应对、坦诚的态度与主动担责的魄力,扛过了这场艰难的考验,也让 “责任” 二字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中愈发厚重。
港启万里途 信立天下心
巴州港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多元化服务深耕文旅领域,业务范围涵盖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研学实践及商务考察等板块。凭借过硬的资质、良好的市场信誉,公司已稳步成长为库尔勒市旅游业的支柱企业之一。发展途中,公司屡获行业认可:不仅当选为 “巴州女企业家协会” 副会长单位,更获评自治区 “微笑新疆” 示范单位,曾斩获国家5A景区博斯腾湖 “市场贡献奖”,亦在多项行业交流赛事中频传佳绩,品牌实力备受肯定。
相较于此前主营疆外与境外业务的港中旅,如今的港之旅在战略布局上更聚焦于本土与国内市场,以专业地接社身份,专注承接内地与新疆间的双向游客。这一战略转型源于王红梅对风险控制与服务品质的高度重视——她强调将旅游全过程置于可控范围内,以有效应对国际市场中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从而提升游客体验的保障力度。
在服务口碑的打造上,公司以 “旅游放心,家人安心,出门开心,玩得舒心” 为服务标语,用极低的投诉率与高效的问题响应速度,赢得了市场的广泛信赖与赞誉。在产品体系构建上,公司兼顾不同客群的实际需求,打造高、中、低端全覆盖的旅游产品矩阵:既有享受政府补贴的惠民基础团队游,也有高端定制化行程,涵盖了五星酒店住宿、百元餐标膳食等优质服务,多样选择让客户黏性持续提升。尤为难得的是,在本地客源中,近半数来自老客户的转介绍,这份 “口碑相传” 的信任,正是公司服务品质的最佳佐证。
历经疫情三年的考验,2024年成为了企业重启复苏的关键节点。当前,公司正处于战略缓冲期,一边重新规划发展路径,夯实业务基础;一边持续挖掘新疆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力求让更多游客透过港之旅的服务,深度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让新疆文旅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愈发鲜亮。展望未来,港之旅始终怀揣着“走出新疆,走向世界” 的愿景,立志将品牌精神长久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