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兰州大学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十周年大会暨合作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克罗地亚等20余个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敦煌,围绕“十年同行·智创未来——共启‘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新篇章”主题,共议国际教育发展新路径。
9月22日,由兰州大学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十周年大会暨合作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启幕。
甘肃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何伟,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基斯坦真纳大学教授穆什塔克·艾哈迈德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由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主持。
甘肃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何伟
赵磊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成果。他指出,联盟已形成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数字教育及学生交流五张“金色名片”,未来应进一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加强工程技术、全球治理等领域人才培养,深化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合作,推动更多层次的学生交流。
甘肃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何伟
何伟强调,联盟应共筑育人高地,聚焦产业链共建、生态环保等全球议题,强化产学研合作,拓展校际交流、合作办学、师生互访等多领域合作,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
马小洁表示,高等教育是促进人文交流与科技合作的重要桥梁。联盟成立十年来,已构建起广泛的多边合作机制。未来应推动学历互认、学分互通,共建数字教育资源,布局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联合实验室,鼓励高校参与国际中文教育,提升全球教育治理话语权。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巴基斯坦真纳大学教授穆什塔克·艾哈迈德
穆什塔克·艾哈迈德教授指出,联盟体现了知识作为和平与繁荣力量的价值。他呼吁未来秉持公平、卓越、可持续三大原则,建立代际相传的信任伙伴关系。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通过视频提议,中阿应加强联合研究、人员流动和数字合作。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教育合作颁奖仪式,表彰了中外高校代表在生态合作、农业发展、教育交流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兰州大学与多国新成员高校签署入盟协议,联盟“朋友圈”持续扩大。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文化和旅游、绿色发展两个分盟正式揭牌
此外,“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文化和旅游、绿色发展两个分盟正式揭牌,将分别致力于丝路文化遗产保护、跨境旅游人才培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绿色能源技术等合作方向。
论坛发布了2025《敦煌共识》,并举办5场分论坛,深入探讨新能源、人工智能、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中文教育等议题。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于2015年由兰州大学与8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共同发起。十年间,联盟已扩展至27个国家和地区的197所高校,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日报 记者 马静娜 胡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