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电视台名家栏目组:孙凤章
晨光熹微中,2025年9月21号上午八时,赵良老师率领登山团队,由十几人组成的龙套队。上午八时从世纪养生园驱车向幸福出发了。
上午九时三十分,"龙套队"攀登塔云山就此拉开了帷幕,赵良老师的团队,已然立于山脚,手持登山杖,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这支由他亲自带领的"龙套队"。队员们虽名号戏谑,神情却都透着庄重——今日他们要征服的,是"巴马第一仙山"美誉的塔云山。
初入山门,便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山间薄雾缭绕,宛如轻纱抚过树梢。赵老师不时驻足,指着岩壁上斑驳的苔痕道:"看这些地衣,它们用百年光阴在这石头上作画。"队员们凑近细观,果然见那些黄绿交错的纹路,恍若天然的水墨丹青。
行至半山腰,忽闻峰林甸甸,山竹升面,仿佛听见远处水声潺潺,循声而去。"梦幻诛仙阵仗,犹如一道银练自崖壁倾泻而下,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水珠溅在脸上,清冽甘甜。”
赵老师笑道:"塔云山的最高山峰,海拔为1215米,这便是塔云山的血脉峰峻,千年绝版。"队员们停留片段,掬水而饮,连呼痛快,汗珠顺着他的下巴滴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越往上攀爬,山势愈显险峻。云雾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远处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在一块突出的山岩上,赵老师展开双臂,任山风吹拂他的衣襟:"站得高了,才明白什么叫'一览众山小'。"队员们纷纷效仿,有人甚至学起了雄鹰展翅的姿态,引得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攀岩不是比谁爬得快,是比谁犯错少。"赵老师的声音在岩壁间回荡。天然的丘山上,镁粉在岩壁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山体像被雷劈而裂开了,在岩壁中途休息时,有个队员偶尔发现便指着岩缝里一簇野花:"看,连植物都知道要顺着裂缝生长。"这句话让所有人愣住。那个总抱怨装备不够专业的队员突然笑了:"原来攀岩和种花是一个道理。"
最终登顶时,日出正将我们的影子投在岩壁上。短视频博主拍下了所有人手脚并爬的狼狈模样,却意外成了最真实的纪念。塔云山的岩石从不会为谁改变棱角,但那些共享过的岩点,早已将我们锻造成彼此生命里的攀登者。
临近山顶,忽见一株奇松斜生于绝壁之上,枝干遒劲,针叶苍翠。赵老师抚着树干,眼中闪着光:"这松树在石缝里扎根,在狂风中挺立,活脱脱是生命的礼赞。"队员们围拢过来,透过松枝望去,云海翻腾,仿佛触手可及。
正午时分,"龙套队"陆续登上了最高的顶峰,在亭子里休息调整,队员们终于全部登上高峰。站在观景台上,脚下是万丈深渊,眼前是连绵群山。赵老师取出怀中的笔记本,郑重写道:"2025年9月21日,到此一游。率龙套队登顶塔云山。”队员们争相传阅,笑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惊起了雀魂,扑棱棱飞向湛蓝的天空。
登上塔云山的结语
站在塔云山的巅峰,群山如黛,云海翻涌。这一刻,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脚下的轻烟,只剩下风在耳边低语,阳光在肩头跳跃。
山顶的风光,是一幅无需修饰的画卷。远处的峰峦层层叠叠,像被泼墨渲染的山水,近处的松柏挺立于峭壁之上,苍劲而孤傲。云海时而如潮水般漫过山腰,时而散作丝缕,缠绕在青石之间,仿佛仙人衣袂飘过的痕迹。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人的心境也随之澄明。
登山的路上,每一步都是对自我的挑战。陡峭的石阶、湿滑的山路、气喘吁吁的坚持,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站在这里,才明白“一览众山小”不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是心灵的释放。所有的琐碎与烦恼,都被风吹散,只剩下眼前的壮阔与内心的宁静。
下山时,夕阳将云海染成金红色,仿佛为这段旅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塔云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它教会我们,攀登的意义不在于终点的高度,而在于沿途的坚持与登顶时的顿悟。
或许,人生亦如登山——唯有不断向上,才能遇见更广阔的风景。
作家简介
孙凤章,网名: 冷娃,上海市人,现为:亿央网,世纪大采风组委会会员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艺术名家》栏目组特聘《艺术导师》职务。《中外诗人》编委,长江分社社长。《中国诗报》副总编。
2023年7月,在全国第六届《新绪杯》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被评为新时代杰出艺术家。《江南文学》《新绪文学》《中国民俗文苑》特约作家,签约诗人。《南湖——庆祝建党百年诗选》编委。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琴棋书画,创想艺术的追梦者,被网友称之为:“多栖艺人,旅游达人”。践行世界采风之路,已畅游了18国。
作品略见《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APP》《搜狐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种媒体,曾在官方平台,荣获诗歌大赛一等奖、首席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新时代最具有影响力艺术家等称号。书画作品曾被国内外人士收藏。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了个人作品专辑。同题诗歌作品《南湖》已被编入贺敬之顾问题字的《南湖—庆祝建党百年诗选》全球出版发行并获得”优秀奖“,同时获得”建党百年优秀诗人“荣誉称号。
【2022虎啸龙腾诗词春晚】13节目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