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南沙饼:避暑山庄外的“宫廷酥”,塞北小城的“甜沙记忆”
创始人
2025-09-17 21:23:26
0

承德南沙饼:避暑山庄外的“宫廷酥”,塞北小城的“甜沙记忆”

窄巷里的酥香:刚出炉的饼,能掉一地“碎月亮”

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二仙居老巷,总飘着一股黄油混着芝麻的酥香。王大爷的南沙饼铺子开了四十多年,清晨五点,烤炉里的火苗“噼啪”跳动,面团在案板上被擀成薄纸般的面皮,抹上一层酥油,卷起来切成小段,再擀成圆饼,撒上白芝麻,送进炉里。不到十分钟,金黄的南沙饼就“鼓着肚子”出炉了,外壳像撒了层金粉,轻轻一碰,酥皮“簌簌”往下掉,像碎了一地的月亮。

“王大爷,来两斤南沙饼!要刚出炉的!”穿棉袍的大爷熟门熟路地排队,手里拎着个小竹篮。王大爷用牛皮纸包饼,酥皮从纸缝里钻出来,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小心烫!”王大爷嘱咐着,大爷却迫不及待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酥皮在舌尖化开,甜丝丝的豆沙馅混着芝麻香,烫得直哈气,却笑眯了眼:“就这口酥!比宫里的点心还香!”

在承德,南沙饼是比杏仁茶更“贴地气”的存在。它藏在老街的糕点铺里,在胡同口的小摊上,是承德人过年的“伴手礼”,是茶馆里的“搭子”,是老人哄孩子的“甜零食”。一块巴掌大的饼,酥到掉渣,甜而不腻,咬一口,满嘴都是黄油和豆沙的香——这是刻在承德人骨子里的“酥软记忆”。

从“宫廷细点”到“塞外名吃”:南沙饼的“皇家基因”

承德人说南沙饼的根,扎在避暑山庄的御膳房里。当年康熙爷在承德建避暑山庄,御厨们为了伺候挑剔的皇室,把南方的酥皮点心和北方的豆沙馅结合,用当地的白面粉、黄油、红小豆做原料,做出了“层层起酥、入口即化”的小饼。因为豆沙馅细如沙,烤出来的饼金黄如南方的“沙土”,又因“沙”字讨喜(寓意“财源广进,步步生金”),就叫“南沙饼”。

后来这手艺传到民间,小贩们在山庄外支起摊子,用猪油代替黄油,用红糖代替白糖,让普通百姓也能尝到“宫廷味”。民国时,二仙居胡同的“老王记南沙饼”最出名,饼做得小而精致,酥皮能揭开十八层,豆沙馅甜而不齁,连婉容皇后回娘家(婉容是承德人),都要派人来买上几斤。

老承德人说:“南沙饼有‘三绝’——皮酥、馅细、形美。”皮要酥到“一拿就掉渣”,馅要细到“入口无颗粒”,形状要圆如满月,上面的芝麻要撒得均匀——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少一点都不算“正经南沙饼”。

酥皮十八层,豆沙细如沙:南沙饼的“功夫密码”

南沙饼的灵魂,藏在“酥”和“沙”里。皮要起千层酥,馅要熬成细沙,火候要拿捏得“三分烤,七分焖”——这功夫,王大爷练了四十年。

酥皮:“油水分离,层层起酥”

“做酥皮,得‘三油三面’,”王大爷拿起面团,“油皮(水、面、猪油)要软,油酥(面、猪油)要硬,俩面团像‘擀皮搭子’,裹在一起擀开,卷起来,再擀开,重复三次,才能起出十八层酥。”

擀皮是最费劲儿的:“擀面杖要‘轻、匀、快’,擀得太薄会破,太厚不酥,得像纸一样薄,能看到案板的木纹。”卷的时候要“紧而不挤”,层与层之间留空气,烤的时候才会“鼓起来”,酥皮才会“脆而不硬”。烤的时候用果木炭火,“炉温要先高后低,先让饼皮定型,再慢慢焖酥,这样烤出来的饼‘外脆里软,凉了也不塌’。”

豆沙馅:“红小豆熬出的‘蜜油沙’”

“馅要‘天津红小豆’,颗粒小,出沙多,”王大爷揭开熬馅的锅,红小豆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已经熬成了细腻的沙。做豆沙要“三泡三煮”:豆子提前泡一夜,大火煮开,小火焖煮1小时,直到豆子“一捻就碎”,再用细筛子滤去豆皮,只留豆沙。

炒豆沙是“甜的关键”:“锅里放红糖(比白糖更香甜)和少许猪油,小火把豆沙炒到‘出油发亮’,能捏成团,不粘牙。”老做法还会加桂花酱或玫瑰酱,“吃着有花香味,不腻,像给豆沙‘撒了把香水’。”王大爷炒豆沙时,整个巷子都飘着甜香,路过的孩子总扒着墙头看:“王爷爷,豆沙好了没?”

芝麻:“点睛之笔,香得跳脚”

最后一步是撒芝麻。“要白芝麻,颗粒饱满,提前用小火炒熟,”王大爷抓起一把芝麻,均匀撒在饼坯上,“芝麻要‘贴’在饼上,烤出来才香,不能烤糊,也不能不脆。”咬一口南沙饼,芝麻在嘴里“咯吱咯吱”响,香得人太阳穴直跳——这就是承德人说的“芝麻点睛,越嚼越香”。

掰着吃,配茶喝:承德人的“南沙饼仪式感”

在承德吃南沙饼,讲究“掰着吃,配茶喝”。刚出炉的饼不能用手捧着啃,得先掰开,让热气散一散,酥皮掉在盘子里,像撒了层“金粉”——这是对酥皮的“尊重”。

三层吃法,从酥到甜的“味觉舞蹈”

第一层:舔酥皮

掰开饼,先舔掉手上的酥皮,芝麻的香混着黄油的咸香,在舌尖化开,像吃了口“酥油糖”,不甜,却香得人眯起眼。

第二层:嚼酥层

咬一口酥皮,“咔嚓”一声,十八层酥皮在嘴里“炸开”,像吃了口“空气脆”,酥到不用嚼就化了,只留满口油香。

第三层:品豆沙

最后吃豆沙馅,细腻的红豆沙带着桂花的甜,不齁不腻,和酥皮的香混在一起,像喝了口“蜜糖水”,从舌尖暖到心里。

配杯杏仁茶,甜咸搭着吃

老承德人吃南沙饼,必配一碗“杏仁茶”。糜子面熬的糊糊,撒上杏仁碎、芝麻、葡萄干,甜中带点坚果香。一口饼一口茶,酥皮吸了茶的湿气,变得“半酥半软”,豆沙的甜和杏仁的香在嘴里“打架”,热闹又舒坦。

也有人爱配“茉莉花茶”,浓茶解腻,吃一口饼,喝一口茶,酥香混着茶香,能在茶馆里坐一下午。冬天还会配“姜丝可乐”,甜辣暖身,“一口饼一口可乐,从里到外都热乎”——这就是承德人的“慢生活”,不慌不忙,把一块饼吃出百般滋味。

一块饼里的承德魂:实在、醇厚、不张扬

在承德,南沙饼不是什么“网红点心”,是街头巷尾三块钱一斤的实在,是过年走亲访友拎在手里的“伴手礼”,是奶奶塞进孙子兜里的“甜零嘴”。它不像南方点心那么“精致”,也没有西式甜点的“花哨”,却带着承德人过日子的“醇厚”——用料实在,功夫到家,味道就错不了。

王大爷的铺子开了四十年,来买饼的从穿开裆裤的小孩变成了带孙子的老人,“有的客人搬家到北京,每年都要托人带十斤,说‘别处的南沙饼,没这层酥’。”这层酥是什么?是猪油和面粉的默契,是红小豆和红糖的相遇,是老手艺人心上的“秤”——“做吃的,和做人一样,不能偷工减料,得对得起街坊的嘴。”

如今,避暑山庄的门票涨了又涨,但二仙居胡同的南沙饼还是那个价,还是那个味。穿汉服的小姑娘举着饼拍照,老茶客蹲在墙根下掰着吃,阳光照在金黄的饼上,酥皮闪着光,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

这就是承德南沙饼——一块藏在塞外小城的酥皮点心,用百年的手艺、实在的用料、醇厚的味道,告诉每个过客:承德的甜,不在避暑山庄的宫殿里,而在这巷弄里的一块热乎饼里,酥到心里,甜到骨子里。

下次去承德,别只盯着避暑山庄的红墙。找个胡同里的老饼铺,买一斤刚出炉的南沙饼,掰开来,看着酥皮簌簌掉渣,配一碗杏仁茶,慢慢吃——你会懂,为什么承德人说:“没吃过南沙饼,不算到过承德府。”这口酥香,是承德给你的最温柔的拥抱,实在、醇厚,甜得让人想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0年前政府投资50亿打造的织... 10年前,政府投资50亿打造的织金古城正式开放,这座位于贵州的古城,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 织金古城历...
北疆有情 包头有请 | 奔赴山... 想逃离城市喧嚣 拥抱自然野趣 沙尔沁镇的露营地 各有特色 满足不同需求的你 无论是亲子互动 生态体验...
《去湘当有味的地方3》“禽王争... 三湘都市报9月17日讯(通讯员 蒋雨恬)由湖南银行冠名,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出品,王琴工作室匠心打...
用南瓜可以做这么好吃的蛋糕! 如果你想简单、快手的做一道松软可口的甜点,试试这款南瓜麦芬吧。 想烤出大大的爆炸头?没问题! 给这款...
九五烩珍馐 匠心传经典 老字号... 9月17日,中国全聚德集团所属中华老字号、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泽园迎来95岁生日。丰泽园饭店...
原创 全... 据说在经营早期,萨莉亚就定下了一个目标,他们想做的餐厅是,即使一个不怎么富裕的爸爸也可以带着孩子来,...
宁夏青铜峡:大青葡萄迎客来 9月16日,宁夏青铜峡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小坝镇第九届先锋大青葡萄文化旅游活动启动。本次...
2025柬埔寨签证新政:商务旅... 近年来,柬埔寨吴哥窟的神秘微笑和西哈努克港的碧海蓝天持续吸引着全球游客。随着2025柬埔寨签证最新政...
十一游泰山全指南,别遗漏了景点 泰山是十一黄金周重点的旅游景点,很多游客爬泰山容易遗漏景点,下面我就把泰山必游的景点列出来,以供大家...
炒洋芋摩擦的温馨记忆,简单做法... 每次做炒洋芋摩擦,我心里都暖暖的,想起妈妈在厨房忙碌的样子。洋芋要选新鲜的,皮光滑没发芽,像挑好朋友...
在家做社区食堂风味的炒菜饭,简... 每次吃到社区食堂的炒菜饭,心里都暖暖的,香香软软的,让人想起家的味道。其实,在家也能做出来,关键是用...
武汉糊汤粉配油条:码头烟火里的... 武汉糊汤粉配油条:码头烟火里的“鲜浓二重奏” 大成路过早摊的“鱼汤闹钟” 武汉的清晨,是被糊汤粉摊的...
家常菜|唤醒清晨!10道元气早... "早餐吃得像皇帝",这句老话道出了早餐的重要性。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不仅能提供上午所需的能量,更能让我...
2025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9月... 凭借扎实的口感、纯粹的麦香与多样的花式,王哥庄大馒头不仅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更先后亮相2018年上海...
蛋黄月饼:中秋节的甜蜜&quo... 金黄流油的咸蛋黄被绵密莲蓉温柔包裹,轻轻切开时油润光泽缓缓流淌——这罪恶又诱人的画面,每年中秋都让无...
入秋后,少吃茄子黄瓜,常吃这5... 1.香菇肉沫豆腐汤 2.山药时蔬汤 3.擂椒炒毛豆 4.素烧白萝卜 5....
原创 于... [心]西贝预制菜事件被闹得人尽皆知,一枚售价21元的馒头,一袋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西兰花,当这两个敏...
叮咚买菜多产区寻鲜扩容“吃蟹地... 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冰川融水滋养的湖泊中,高原大闸蟹正在生长;临近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
新华视点|让预制菜晒在阳光下,... 最近,预制菜成为热门话题。想要让预制菜真正成为“阳光下的一盘菜”,这几个问题必须厘清。 第一,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