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清晨,是被老友粉的酸辣香气唤醒的。在街头巷尾的粉店门前,总能看见食客捧着大碗埋头酣吃,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一碗下肚便通体舒畅。这道诞生于民国年间的美食,因“一碗粉救老友”的传说得名,如今已成为南宁人的味觉图腾,它用酸、辣、鲜、香的浓烈滋味,书写着邕城的市井温情。
老友粉的灵魂在“猛火快炒”的锅气里,老铺师傅的手艺堪称“三爆三煮”。起锅烧油至冒烟,先下豆豉爆香,紧接着加入蒜蓉、姜末与秘制老友酱翻炒出味,再放入“灵魂配角”番茄块炒出汁水,这三步“爆香”是奠定风味的关键。随后倒入切好的瘦肉片爆炒至变色,加一勺骨头汤煮沸,汤要选猪骨与老鸡熬制的浓汤,才能撑起厚重口感。
米粉的选择与处理暗藏门道。南宁人偏爱“扁粉”,选用本地籼米磨浆蒸制而成,薄而有韧性,能更好吸附汤汁。煮粉时要“三沉三浮”:先将米粉下锅煮至浮起,捞起过凉水增韧,再入汤中煮至再次浮起,最后加入豆芽与空心菜烫熟,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确保米粉爽滑不坨。
吃老友粉的仪式感,在于“趁热快吃”。端上桌的粉冒着热气,汤色澄亮泛红,酸笋的独特香气与番茄的清甜交织。第一口先喝汤,酸辣感直冲味蕾,瞬间唤醒食欲;再夹起米粉,配上鲜嫩的瘦肉与脆爽的青菜,每一口都层次丰富。老南宁总爱搭配一根油条,泡在汤里吸满滋味,这是属于本地人的“隐藏吃法”。
老友粉的故事里藏着南宁人的性情。相传当年一位茶馆老板用酸辣汤粉治好老友的风寒,从此这道美食便带着“温暖互助”的寓意流传开来。如今在粉店里,老板会记得熟客的口味,“少辣多酸”“加个煎蛋”的叮嘱不绝于耳,一碗滚烫的老友粉,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邻里温情的见证。这酸辣背后的暖意,正是南宁最动人的味道。
下一篇:四代传承只为做好一块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