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盐城湿地生态之美与生态旅游亮点,传递守护世界遗产的共识,9月13日至15日,江苏省盐城市委网信办、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共同开展为“飞阅湿地 守护世遗”全国湿地城市媒体航拍盐城活动。
前来参加航拍采风的媒体记者先后走进条子泥景区、野鹿荡、荷兰花海、盐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草房子景区,从六个点位,以空中视角立体呈现盐城滨海湿地的辽阔壮美,让“世界自然遗产”与“国际湿地城市”这两张盐城国际名片愈发熠熠生辉。
航拍采风首站前往条子泥湿地景区。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条子泥湿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天穹高远、滩涂无垠,潮汐在广袤的泥滩上雕刻出蜿蜒的水道,每当潮退,滩涂如镜,倒映云天,形成“天空之镜”般的纯净画面。
条子泥湿地景区。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中心枢纽,条子泥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已观测记录鸟类达414种,包括极危物种勺嘴鹬、小青脚鹬等。每当潮水漫涨,成千上万的鸥鸟自栖息地腾空而起,舒展羽翼,盘旋鸣唱,清脆鸟鸣交织成一场天籁交响,动人心魄。
条子泥湿地景区。
条子泥湿地景区。
盐城野鹿荡景区位于大丰黄海滩涂,是一片面积达200公顷、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的滨海湿地。这里水草丰茂,成群的野生麋鹿奔跑、嬉戏、觅食于滩涂之中,如湿地精灵,恣意展现生命的野性与自由。
野鹿荡景区。
野鹿荡也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天堂,设有专业观鸟点与高倍望远镜,可近距离观察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鸟类。
野鹿荡景区。
作为中国第三处、沿海首个“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和“世界暗夜星空保护地”,这里夏可见银河贯天,冬可望猎户悬空,年平均可观星天数达238天。野鹿荡景区创新打造大自然讲堂,致力于建设高品质研学与科普基地。游客可在此昼观日出、夜揽星辰、静听鹿鸣,全方位感受滩涂湿地之美。
野鹿荡景区。
盐城荷兰花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享有“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的美誉。四季花海绵延起伏,3000万株郁金香在春季汇成浩瀚彩带,风车缓缓转动,欧式建筑点缀其间,仿佛步入北欧童话梦境。
盐城荷兰花海。
荷兰花海以“花文化+艺术体验”为特色,每年春季举办郁金香文化旅游季,推出“花梦奇旅”大巡游、沉浸式戏剧《只有爱·戏剧幻城》等文化活动。景区创新打造“花田里的博物馆”等研学项目,将地方历史与花卉景观相融合,并设有十二花神主题美食街等特色体验区,已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盐城荷兰花海。
盐城荷兰花海。
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盐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是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湖面开阔、水质澄澈、植被丰茂,构成典型的里下河湿地景观。景区内,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显著,每年吸引大量候鸟至此栖息越冬,形成“百万水鸟飞平湖”的壮阔画面。白鹭、灰鹤等鸟类翩跹湖面,动静皆成画卷。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
大纵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芦荡迷宫,由天然芦苇滩改建而成,游客可乘船穿行其间,体验探秘的乐趣。景区还提供观鸿雁放飞等特色湿地体验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自然生态的魅力。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
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是盐都区依托“母亲河”蟒蛇河打造的重要生态文旅项目。河道全长39.33公里,上起大纵湖,下接新洋港,因河道蜿蜒如蛇得名。
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
廊道建设坚持生态优先,通过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目前沿岸绿化率超90%,种植树木超百万株,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和盐城的“城市绿肺”。
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
在旅游功能上,廊道充分融合里下河人文底蕴与乡村生态特色,“以河串景”,联动大纵湖、草房子乐园、三胡故里等景点,形成集绿道健身、水上游览、文化体验、乡村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廊道。游客可沿51.6公里环河路自驾或骑行,领略水、路、田、林交织的绿色脉络;也可乘船漫游,或于沿线驿站、露营基地享受休闲时光。
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
草房子景区坐落于蟒蛇河畔,是盐城湿地生态旅游的重要节点。这里河网密布、湿地资源丰富,弥漫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文化气息,几座草顶屋舍点缀岸边,质朴中透出文学意境与水乡情调。
草房子景区。
草房子景区创新打造“文学+生态+研学”特色模式,将曹文轩文学作品中的水乡情怀与盐城湿地生态资源相结合,让游客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能体验湿地环境的自然之美。景区与周边大纵湖、蟒蛇河等湿地景区串联成线,构建出文学体验、亲子研学与湿地生态交融的新场景。依托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背景,凭借广袤滩涂、芦苇摇曳、候鸟翩跹等独特资源,景区为游客提供深度的湿地文化体验。
草房子景区。
“飞阅湿地 守护世遗”全国湿地城市媒体航拍盐城活动,是一次镜头的聚焦,更是一次生态的守护,从条子泥到万鸟翔集到荷兰花海,从野鹿荡的星空鹿鸣到大纵湖的湖光潋滟——盐城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让人能深刻体会到“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所特有的魅力。
上一篇:互联网赋能山地旅游焕发新魅力!
下一篇:同江:“第一窗口”递上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