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与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并称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而政和工夫又是这三大工夫茶中的上品,也是福建红茶中最具品种特色的条形茶。其主要产地在福建省北部政和县一带。不过,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产的红毛茶,由于在政和加工,也属于政和工夫。政和工夫因其制作工艺精细,颇费工夫而得名。
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政和工夫茶以大茶为主体,发扬它毫多味浓的优点,又适当加以高香的小茶,因此,高级的政和工夫茶都是体态匀称,毫心显露,香味俱佳的。有人对政和工夫有着这样的比喻: “政和工夫红茶犹如风姿绰约的风韵少妇,充溢着绽放的热情和美艳的成熟,它用自身那琥珀般醇厚的颜色,淡淡的苦涩,那沉淀了生活般的质感,优雅、小资以及高贵来诠释着政和工夫的真谛。”多年来,政和工夫历久不衰,蜚声于国内外,畅销俄国、美国、英国等国家,还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说到政和工夫的起源,距今大概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与此同时,在民间也流传着政和工夫的传说。相传,在南宋以前,当地的百姓们并不知道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一日,一位仙人下凡来到人间体察民间疾苦。来到此处,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生长茂盛,也听说过茶叶可制成味道甘甜醇厚的上好佳酿。正好此时也因为多日的奔波而有些口干舌燥,于是便化身为一个乞丐进入村中讨杯茶水喝。就近走到一户人家,出来接待的是一位村妇,当乞丐说明来意之后,村妇倒是很热情爽快,当即就拿出一碗白开水来给乞丐喝。
乞丐认为这村妇太过吝啬,连一杯茶水也不舍得给。一气之下,就要进一步问清事情原委。结果,乞丐这才知道,他们家一直以来都是喝白开水的,不仅如此,当地的百姓们竟然连茶为何物都不知道。于是,乞丐就让村妇去叫上村民们,带领他们共同来到了茶树前,认真地教她们如何辨认茶叶、如何采摘以及如何制茶。当地村民们得此良方,都纷纷回家制茶,泡饮之后,感到芳香扑鼻,人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于是茶叶的制法从此流传了下来,那位传授茶叶制作方法的仙人也被当地人奉为“茶神”。
政和工夫红茶在19世纪中叶时曾兴盛一时,后来逐渐衰退,几乎到了绝迹的程度,建国之后才逐渐恢复生产。不过,即使是到了如今,政和工夫的产量仍然非常小。产量小,需求量却越来越大,于是就免不了会有假冒或劣质的政和工夫充斥在市场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懂得鉴别政和工夫的方法便成为选购此茶需要重视的工作。一般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明白政和工夫的品种,它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政和工夫红茶的两种制作原料,即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大茶用大白茶树的鲜叶制成,毫多味浓。小茶用小叶种制成,香气高似祈红。
第二,政和工夫的成品茶从外形上看,条索肥壮,重实紧细,均匀整齐,颇为美观。而劣质的政和工夫则条索松散,毫少味淡。
第三,上好的政和工夫茶富有光泽,乌黑油润,而毫芽的地方是金黄色。如果茶叶通体都是乌黑的,则大多是使用人工色素所致,不是政和工夫的优品。
第四,政和工夫的香气馥郁芬芳,具有浓郁的花香特色,隐约之间颇有些像紫罗兰的香气,又高似祈红。如果香气浓艳腻人,则说明质量较次。
第五,政和工夫的汤色红艳,滋味醇和而甘浓。泡开之后,叶底是清澈明亮的,既宜于清饮,又适于掺和砂糖、牛奶。劣质的政和工夫的汤色则多呈现为深红而有些混浊的样子。
政和工夫红茶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宋徽宗年间,政和工夫就被选为贡茶。这不仅是因为该茶的味道甘醇,也因为它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在长期的饮用中,人们逐渐发现,政和工夫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同时还具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此外,政和工夫红茶也是心脑血管患者的福音,坚持饮用,可以起到强壮心肌的功能。
本文来源:《茶道•茶经》,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上一篇:汪孟恭家常猪肉白菜饺子详细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