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自媒体在传白酒未来要学獭祭和山崎,因为白酒现状跟日本30年前很相似,那时日本刚经历完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期,日本有大量的商务用酒需求,这推动了当时日本清酒和威士忌产业发展。随着90年代日本经济增速失速,这方面酒水需求大大减少,日本酒产业随即进入调整期,全国产能逐年下跌,许多酒厂倒闭。
这一情况很像现在中国酒水。在这个环境里,日威山崎和日本清酒獭祭先后崭露头角,他们做自己的特色形成差异并高端化,并将自己打造成奢侈品,最后走进国际市场。结合他们的发展脉络,有人说白酒可以学习这些品牌,做有自己个性的高端产品,熬过行业周期,迎来下一个增长。
对此我想说,他们的思路值得借鉴,但照搬獭祭、山崎没有机会,虽然中国一些情况跟三十年前日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重要的不同。这个不同有两个方面:第一,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第二,现在的世界大环境不同于30年前。
不同于30年前的日本,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尤其中国互联网渗透非常深,互联网信息高效传递和人认知提升对品牌打造有很大冲击。其实国内孕育新品牌的难度非常大,因为互联网时代已经斩断了商品品牌成长起来的机会。
不管山崎、獭祭,其实都是商品品牌。过去没有互联网,品牌收买媒体讲故事可以带来市场,现在有了互联网,谁都可以发声,你的故事刚讲完,不是被别人模仿,就是被别人抨击,你的流量投入达不到过去的效果。
在国内,未来无论白酒还是其他行业,再出现的品牌都是综合性品牌,不会再有单独商品品牌出现。
所谓综合性品牌,就是从产品、渠道、客服人员、终端店是一个整体,这些都是品牌的一部分,品牌会统一管理,综合打造。消费者买他的产品会发现有专门的体验场景,有专门的人与之互动,有不一样的品牌体验和文化包裹感。部分产品不卖性价比,这些酒产量不高,甚至你会发现有二级市场在推动价格。
这些综合性品牌,结合不同定位做不同市场。比方说定位文化、艺术、收藏圈的白酒,包装会做得很有艺术气息,品质有高级感和独特气息。这种品牌还会有专门会所,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私密的空间,还会融合品酒、喝茶、办展、拍卖、交流、聚会、沙龙,以此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定位老百姓的白酒会做成社区散酒铺,相比普通散酒铺,它的装修会好一些,环境干净一些。这里有各种散酒可供选择,也有与之对比的品牌酒可供品鉴。这里也有小型私域空间专门用于交流、讨论、聚餐。
相比传统散酒铺,这里核心定位社区交流第三空间,是社区中人与人交流的一个纽带,是社区营销生态的一部分。这里为每天有喝酒需求的酒蒙子寻找性价比好酒;为漂泊的打工者提供一个廉价且安静的交流小空间;是酒类爱好者聚会交流的根据地。
不难发现,现在新兴白酒品牌除了做互联网以外,多数与线下有紧密结合,因为线下环境、体验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在互联网上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体验平台是一个超级大投入,而且也有很大风险。比方说做一个app,小品类app很多不赚钱,一旦赚钱就有大鱼来吃。
相比之下,线下是有空隙的,它不像互联网这么没有棱角,稍微冒个头,马上被卷得连毛都不剩。
所以回过来分析,如果现在山崎讲水楢桶故事,一定会有很多人质疑,有些人就是无脑质疑,因为你动了别人的利益,这种质疑势必会影响你的发展。过去媒体少,花点钱公关媒体,质疑声音少,你可以慢慢在消费者中树立你的品牌。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发声,整个新玩意,马上被口水淹没。你的不少客户还没有形成品牌印象,就开始怀疑你,那你怎么树立品牌?
除此之外,有些品牌废了老大劲,好不容易做出点效果,马上就有人模仿。关键有些人是无下限模仿,不管多好的产品,都是9.9元包邮。可能有些产品的成本比9.9元贵,不要紧,我可以用1块钱成本的产品替代,然后去骗消费者,毕竟这个品牌是另外一帮做好品质人辛辛苦苦花钱、花精力打造的,现在已经有点热度,我就要像蛀虫一样把这点热度全部吃干,所以不难发现为什么现在的网红品牌生命周期都很短,即便是正儿八经做品质的网红品牌。
再说第二个问题:世界大环境不同于30年前。日本失去的30年是中国崛起的30年,世界经济还是朝好的方向发展,日本酒高端化的同时也搭上了日本国际化的顺风车,在日本海外影响力变强的时候,这些日本酒也走出海外。
现在全世界经济不景气,很多地方乱作一团,都在打仗,国外几乎找不到能替代中国的新兴市场,当前往海外走的想象力没有30年前日本那么大。
当然中国国力也在变强,白酒出口是一个机会,目前能够获得这个红利的都是头部酒企。自己做出口,可以在这个红利里分一杯羹。但真正做好出口,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你迎合外国人口感,另一个是你在国内有足够势能。
迎合外国人口感势必只能做小众,甚至不是白酒。山东烟台古酿大量出口韩国,这个酒是固液酒,风味淡像酒精,像真露一样,正好符合韩国人的口感;广东低度米香、豉香酒出口东南亚,这类酒也是柔、淡,微带有一点清凉感;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买到的光瓶二锅头,其实也是又柔又淡的一类酒。
虽然目前白酒出口呈增长趋势,但获得这些资源的几乎都是头部酒企,中小品牌出口,如果做的是传统白酒风格,你需要在国外教育消费者,这个费用非常高,得不偿失。其实要想做好出口,还是要在国内打出品牌,品牌的一个作用就是减少对不懂客户的解释成本。
简单来说做海外想象力没有30年前那么好,但至少也是一个市场,目前头部品牌可以做,中尾部品牌还是在国内做好自己的品牌。
其实白酒学习獭祭、山崎做高端的思路是对的,但操作难度比30年前做獭祭、山崎要难很多。现在不只增速失速,还有互联网内卷。也正是因为如此,未来出品牌肯定效率低,周期长,但这种品牌反而稳。正如泡泡玛特王宁所说:尊重时间,尊重经营。未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做好品牌,选择好方向,打造好团队长期沉淀,终有所成。
这样做可以沉淀出一个白酒品牌,但很难做出一个大品牌。白酒未来很难孕育出大品牌,主要是过去时代创造了过高的酒水消费需求,以至于一些非酒类上市企业沾点白酒,比方说在茅台镇定一款酒,然后再发一个发布会股票都可涨价。未来这种情况不会再有,所以白牌几乎不可能做成大品牌。
做成稳定的小而美品牌是可行的,但这不符合资本的利益,尤其是短期资本。有意思的是,不少做得好的新兴品牌,融资并不多。其实绝大多数资本找不到合适投资品牌,因为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尊重时间,尊重经营”。因为投资的目的是赚钱,好多赚钱项目不需要他们的钱,他们的钱投不进去。有风险的项目才会找他们,他们只能在这些项目中赌,哪一个才能赚到钱?
因此在我看来,未来白酒会出现很多细分小品牌,这些小品牌在细分市场有很强的话语权,且这些品牌团队足够专业,其他品牌即便是大品牌也很难公关。当前億度烧坊在做细分品牌,他们的悦茶悦酒就是针对艺术家做的空间。但我觉得他们的细分还不够深入,主要在产品及氛围包裹感上。未来细分品牌一定是以一类客户为核心打造,品牌受客户约束,而不是上游、渠道和媒介的约束。
说到这里,关于这一期的内容,大家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