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很难专一,因为我是广东人
创始人
2025-09-14 18:04:02
0

广东人,一个随时变化、很难专一的族群。是这样吗?

某种程度来说,是!

最近有一个论调: 底层出身的生存法则,勤换工作。我站于广东的地域人文特色,微笑赞同。

撇开那些职位越跳越高,年薪翻番的潮头幸运儿,我们就拿一般的打工牛马来说。换工作,证明你还有求生欲,还对美好生活有念想,这是一个人与一条咸鱼的最大区别。

你也许不解,这与广东地域有关联吗?您别说,关联还真大!

广东,自古“底层出身”。

因为广东,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岭南,从来不是一个稳定的地方。首先看吃,早在先秦,五岭之南便是原始森林,丘陵遍野,瘴气横行。林子里多野象犀牛。虽说不缺行走的蛋白质,但你想,以几千年前的技术水平,南越人要把象牛等猛兽拿下,谈何容易,不得牺牲大半个部落,甚至全军覆没啊。为了保存实力,南越人不得不无分地域,不看种群,从小型动物入手,比如海里的虾蟹鱼蚌,到了寒冬,更是不能放过树里的蛇虫鼠蚁,为的正是将生命延续。那为啥不种粮食?两个原因:一是地形所限。岭南气候虽温暖,但到处是大山丘陵,想耕种粮食难成规模。二是工具落后。 《广东简史》说了,在整个两汉到南北朝,岭南地区仅出土71件铁器,冶炼技术直接决定农业难上台阶。光吃这件事,我们就很难专注,无法大规模生产碳水,也就只能到处上山下海,寻找蛋白质了。于是,导致两个结果:广东自古不大可能是产粮大省。书里说了,岭南真正到了宋代,大量贬官南下才把犁田技术带过来,那个时候,广东才开始往鱼米乡靠;宋代以前的几千上万年,广东人在吃这件事上,“钻隆钻隙”,丰而不富。

民以食为天,食的地域特点,决定了广东人骨子里“求变”的DNA。只要社会稳定,广东人变着花样“揾食”。种不了地,五仙观外做买卖。凉果、织补、手工业,什么好做做什么;家里没有矿,下水捞珍珠,出海做生意。南汉时期,广东是十国里最有钱的国家,靠的就是下海捞珠子,跟鬼佬做生意换外汇。

明末清初,广州西关出现了很多带“栏”的街道,每条“栏”,就是一种生计。比如杉木栏,买卖杉木成行成市;豆栏上街,豆类批发…… 在广东人脑子里,转动着各种各样的谋生基因,通过实践把基因完美落地,形成营生。我相信,我们的祖辈,祖辈的祖辈也想过,单纯地只干一件事。只种地,只捕鱼,人生该多稳定,多简单啊!但他们发现,在百越这个地方,自然资源不足以支撑你只做一件事,怎么办?“打多份工咯”。越来越多人思考,哪份工好呢,于是,百业兴起, 广东人纵使出身底层,却也不乏选择的空间。这种求变的DNA一次又一次地洗刷着岭南百业,去粗取精,弱肉强食。

千百年来,广东人的灵活勤奋,创新思变被总结为港剧里常说的一句话,“有手有脚,又点会饿死呢!”在我的记忆里,这句话来自《大地恩情》。

当然这种“变”的DNA,不仅在“揾食”,于国家危难之时,它会化成另一种强音,思考呐喊,挺身而出。且看近代, 小至打破世俗,勇于抗争的“自梳女”、“不落家”,大有拍案洋务的康梁变法,推翻帝制的孙中山。(自《广东简史》)

“东家唔打打西家”

港剧里还有一句经典台词,“东家唔打打西家”。香港比内地更早接触市场,也更早明白职场的“3个五”原则。从90年代下岗潮,到今时今日的大环境堪忧,“底层出身,要活就换工作”的求变逻辑继续影响着新一代广东人。无论是进大厂,还是过独木桥抢铁饭碗,抑或回家含泪继承家业,广东人继续着“哪能活去哪”,至于先后顺序、履历丰盈,这不是“底层出身”要考虑的事情。再不济,当个骑手也不至于饿死。

当然,换工作不等于换赛道。没人让你上一秒当厨子,下一秒做码农。人总归有长板和短板,要生存,你可以打散工渡日;但要活得好,那可得分主次。千万别让广东人骨子里的这种变,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在这点上,潮汕人似乎总能抓住风口,持之以恒。明万历到清代,广东都缺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政府多次免征泰国运米船的税银,潮汕人马上嗅到了商机,大批潮汕人来到泰国,逐渐垄断了广东沿海大米进口网络。到了现代,潮汕人依旧触觉灵敏,所以出现了90年代到2000年左右,潮汕地区玩具加工,电池加工,瓷器加工等产业的兴旺发达。每个产业都从0~1,在利润最大化,把市场做饱和后,潮汕人又头都不回地换另一个挣钱的项目。产品在变,但做生意的逻辑一直没变。(《广东简史》)

广东不像东北有3000里沃土,也不像两湖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但广东有宽广的海岸线,能看见最前面泛起的那朵白浪。因为“出身底层”,所以要不断求变且专注,抓住变化的曲线,专注自己的赛道。无论如何,不能停滞,停滞是最大的风险,而赢家,都在寻找下一波浪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走遍世界也不过一条街的距离”... 9月14日,来自克罗地亚、墨西哥、希腊、瑞士的上海旅游节四大方队走进今潮8弄,浪漫国风舞蹈、缤纷灯光...
感受多元魅力与蓬勃生机 全球游...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脍炙人口的宣传语,已成为火遍全网的现象级热词。今天,(9月13日...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到“... 中新社合肥9月14日电 题: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新机 中新社记者 储玮玮 随着稻田渐...
重庆5日游安排,国庆去重庆当地... 重庆,这座被誉为“山城”的魔幻都市,一直是我心中的旅游圣地。它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诱人的...
北京龙威互动沉迷,233 乐园... 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游戏已深度融入大众生活,尤其对未成年人而言,游戏的吸引力常使其难以自拔,进而引...
丰收 非遗 伙大门…… 乡间烟... 闪电体育9月14日讯在山东,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正以各自的精彩,编织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旅游画卷。本期...
旗帜小记者王紫熙: 每一滴醇香... 今天,我作为一名旗帜小记者,走进了张支云非遗博物馆。才踏入馆内,就仿佛步入了一个由时间与匠心交织的世...
2025金球啤酒节盛大开幕: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葆青 9月12日晚,跨越十五载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德国啤酒节再次狂欢而至...
娃娃菜炖粉条这样做?汤清味鲜不... 每当我听到粉条在汤汁中吸收水分时发出的"滋滋"声,闻到娃娃菜在炖煮中释放出的清甜香气时,总会想起大学...
八道餐厅私房菜,做法明确,风味... 八道餐厅私房菜,做法明确,风味独特,深受广大食客的好评。 扣肉回锅藕 1.将红花藕削去皮,放入川味...
义乌市枫叶学校9月第3周食谱(... 校 园 食 谱 星期一(9.15) 早餐:酱汁胡萝卜丝 五香蛋 蔬菜炒饭 鸡蛋面 炒米线 蒸山药 ...
原创 趁... 每到闷热的季节,是不是总觉得胃口差了点意思?这时候,一碗清爽开胃的小菜简直就是救星!我家最近就迷上了...
原创 秋... 秋天真是个让人欢喜的季节!天高云淡,凉风习习,最重要的是,这是个丰收的好时节。菜市场里五颜六色的蔬菜...
三角峰大量上市,价格降了近4成... “5月份的三角峰还能卖18元一斤,现在只要11元了。”9月14日,成都惠众渔业负责人邹淑春告诉记者,...
西贝下架“罗永浩套餐” 西贝郑州中原区一家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媒体记者可在周内工作日提前咨询门店,是否可进后厨参观、拍摄和直播...
《去“湘”当有味的地方3》热播... 美食文旅节目《去“湘”当有味的地方3》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本季节目走遍湖南14个市州,首轮“...
何以是坡南丨古街烟火气 文旅新... 古韵新生 老街焕新 平阳 编 者 按 老街焕新,古韵新生。坡南街开街一年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