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调悠扬绘新卷 文旅融合谱华章
创始人
2025-09-14 12:13:05
0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那达慕盛会

冬日里的冰上龙舟赛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牧马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锡林郭勒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上的蒙古马成为外地游客、摄影爱好者的追逐对象

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文旅融合为笔,在辽阔草原上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本期报道深入解读其“顶层设计”与“草原实践”,展现其生态保护、产业转型与民族团结协同共进的创新路径,为边疆地区现代化发展提供生动范例。

□ 本报记者 于 水

地处北纬43度的锡林郭勒草原,是苍穹之下最辽阔的诗行,是历史长河中最悠远的牧歌。仲夏时节,锡林郭勒草原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九曲湾畔,游客们沿着生态木栈道漫步,智能地灯随脚步次第亮起,将蜿蜒的河水映成流动的银带。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正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4年,这片18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交出亮眼答卷:接待游客1819.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5.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4.3%,成为驱动北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大会在锡林浩特市盛大开幕,当1200匹骏马在细雨中集结,当512名搏克手擂响战鼓,一个以诚信为底色、以游客为中心的文旅新范式正在北疆大地悄然成型。截至7月21日,本届那达慕吸引超20万人进入主会场,会场业态综合收入超6000万元,同比增长40%。那达慕前后5天内,锡盟全域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17%,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这组数据背后,是锡林郭勒盟委“全域皆风景、四季皆可游、全业皆融合”的战略视野,是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革——草原的呼吸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文化的基因与发展的蓝图深度融合、北疆的绿意与人民的幸福共生共荣。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魂、以“文体旅+”为笔、以生态保护为墨,在广袤草原上挥毫泼墨,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生态共融、产业兴旺的壮美长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表扬道:“干得不错!”

战略定纲:在“国之大者”中锚定航向

站在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巨幅沙盘前,锡林郭勒盟文旅局负责人的讲解揭开了发展“密码”:“我们始终把文旅融合放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全局中谋划。”

这种高瞻远瞩,体现在三个维度的精准定位:

政治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流动课堂”。在西乌珠穆沁旗“99号公路”文旅廊道,串联起的不仅是22家非遗工坊与六大景区,更是一条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兵团记忆馆里,讲述着十七八岁的兵团战士们肩负着屯垦戍边使命的故事,感动来此参观的每一位游客。“我们将红色故事、非遗技艺、民俗文化融入旅游线路,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底蕴。”馆内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锡林郭勒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文艺创作、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惠民服务、文旅融合五个维度精准发力,扎实做好北疆文化品牌打造,让北疆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全盟56个重点文旅项目中,70%都嵌入民族团结元素,如乌兰牧骑将《三千孤儿入内蒙》改编成沉浸式短剧,在各景区驻场演出超2000场;蒙古马超级联赛吸引各族骑手同场竞技,成为“团结赛马”的新舞台……文旅产业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载体。

生态维度——践行“两山”理念的草原样本。乌拉盖草原是内蒙古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素有“苍狼秘境 天边草原”的美誉,依托特色人文资源和历史遗迹,成为《狼图腾》《海的尽头是草原》等多部影视文化作品的取景地。记者在乌拉盖管理区了解到,通过近5年天然草原植被监测,乌拉盖管理区天然草原平均高度、盖度分别达到25.12厘米、81.13%。乌拉盖管理区依托草原生态资源和区域文化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各景区差异化打造路演产品,完成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全业态建设,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多伦县林地面积从2000年的54万亩增长到230万亩,通过南沙口生态治理示范区、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项目区等生态教育基地介绍,让游客亲眼见证多伦县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治沙历程。锡林郭勒盟还建立“旅游收入5%反哺生态”机制,当游客在“光伏帐篷酒店”仰望星空时,屋顶太阳能板正为草原积蓄清洁能源;在“零废弃景区”,牧民自创的“垃圾银行”模式让草原垃圾减量30%。生态与文旅的良性互动,让锡林郭勒盟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旅游示范盟”。

产业维度——解锁“一产独大”的破局之道。从“马背经济”到“冰雪经济”、从“非遗工坊”到“智慧牧场”,锡林郭勒盟曾经“靠天吃饭”的畜牧业,正通过文旅融合华丽转身,将文旅产业定位为转型“新引擎”,构建“文体旅+”全产业链:打造“中国马都”,依托蒙古马资源优势,以“全产业链融合”为路径,推动马产业从单一养殖向“育种-加工-文旅”多元业态升级,形成“赛事经济-马产业-文旅融合”闭环,2024年全盟马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锡林郭勒冰上龙舟运动已经成为地区优势体育项目和文化名片,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冬季,锡林郭勒盟相继成功举办年度冰上龙舟超级联赛总决赛、国际冰上龙舟锦标赛,中俄美等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近400名运动员参赛,旅游综合收入超540万元,文旅产业正成为当地调结构促发展的强大引擎。

系统集成:在全域布局中激活全盘

当驱车行驶在全长1200公里的“千里草原风景大道”,沥青路面如黑色缎带穿梭于绿海之间,每隔50公里便有驿站、观景台与牧家乐,这是锡林郭勒盟打破“点上开花、线上断线”的得意之作。

全域统筹从“碎片化”到“一张网”。曾经,景区分散、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发展,锡林郭勒盟以九曲湾5A级创建、浑善达克沙地公园建设、多伦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引领牵引,依托草原、沙漠、冰雪、火山、都城遗址、马文化、兵团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构建全域旅游的宏大格局。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一核引领、两带联动、三圈协同”格局,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8天延长至3.5天,人均消费突破1350元。

全季开发从“半年热”到“四季火”。冬季,多伦湖冰层厚达80~120厘米,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冰上龙舟赛鼓声震天,冬捕体验区渔网拉出银鳞闪烁的鲜鱼,雪地摩托载着游客穿越林海。“冬季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升高,我们打破了‘半年闲’瓶颈。”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全盟实施“四季文旅”工程,春季举办“戈壁之春”农牧民春晚,夏季打造“草原音乐季”,秋季推出“金色草原摄影节”,冬季开启“冰雪那达慕”。仅2024年冬季,蒙古马超级联赛就吸引2.4万游客,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达2160万元;西乌珠穆沁旗“草原涮肉节”让秋季旅游收入增长28%。四季皆有的体验项目,让草原旅游从“观光打卡”转向“深度沉浸”。

全业融合从“单打独斗”到“百花齐放”。锡林郭勒盟推动文旅与农牧业、工业、体育、康养等八大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农牧融合:32家“牧人之家”示范户推出“草原牧歌”体验,太仆寺旗“皇家牧场”项目让游客参与挤牛奶、熬奶茶,带动牧民户均年增收12万元;蒙古马超级联赛、环多伦湖自行车赛等顶级赛事年均吸引30万名体育爱好者,体育旅游收入达18亿元。此外,锡林郭勒的服务也在升级,全盟推行“统一布草”模式——针对中小酒店洗涤能力不足的痛点,建立高标准洗涤配送系统,实现床单、被套等纺织品的集中清洗、消毒和配送。这项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创新举措使民宿卫生达标率直线上升,在为游客提供精彩项目的同时,让高品质的住宿条件为旅途“锦上添花”。

全民共享从“旁观者”到“主人翁”。在正蓝旗哈登胡舒嘎查记者看到,牧民斯琴塔娜的牧家乐里挂满荣誉证书:自治区级非遗酸马奶传承人、盟级文旅创业示范户。“以前靠天养牧年收入5万元,现在开民宿、办体验课,去年收入35万元。”她述说的变化正是锡林郭勒盟4.2万名文旅从业者的缩影。锡林郭勒盟建立了“政府+企业+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设立5000万元创业基金,扶持牧民开设牧家乐、非遗工坊。推行“资源变资产、牧民变股东”,正蓝旗牧民以草场入股旅游合作社,户均年分红3.2万元。实施“万名牧人技能提升计划”,8000名牧民转型为导游、手工艺人。

赋能成效:在融合发展中大放异彩

当记者走进锡林浩特市牧民图雅的家,客厅墙上挂着其与游客的合影,冰箱里整齐摆放着电商订单。这个曾经只会挤奶的牧区妇女,如今运营着3个带货账号,把酸马奶卖到了北上广,曾创下单日12万元的销售纪录。她照片中的笑容,折射出文旅融合的多重成效。

在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马鞍制作技艺传承人敖特根在直播间展示雕花工艺时,百万网友通过弹幕惊叹“马背文明的活化石”。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锡林郭勒文旅创新的缩影。

业态创新让从“看草原”到“懂草原”。记者在西乌珠穆沁旗的非遗工坊里看到,游客们围坐在毡房里学习制作皮画,一针一线间感受游牧民族的审美哲学。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文旅产品从“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红色旅游同样新意迭出:舞台剧《白马》重现草原骑兵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舞台剧《岁月如歌》重现兵团屯垦岁月,乌兰牧骑队员用《科目三》舞蹈演绎现代草原生活,传统与流行的碰撞让红色故事圈粉年轻群体,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500万次。

营销破圈让最美草原99号公路火遍全国,“天边草原”触达世界。锡林郭勒盟构建“高端媒体+头部主播+区域联动”营销矩阵,抖音“草原挑战赛”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千万网友通过短视频云游草原;太仆寺旗白音查干湖因湖水呈现独特奶白色刷爆社交平台,成为京津冀及周边游客的必去处。据介绍,截至目前,今年“牛奶湖”累计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单日最大游客接待量5万余人次。此外,锡林郭勒盟还联合周边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共同打造“蒙东旅游联盟”,使2024年蒙东地区游客量占内蒙古全区40%,成为跨区协作典范。

近年来,锡林郭勒全盟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走向多元融合,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8万元增至2024年的2.6万元,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自治区平均水平。荣获“中国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地”“全球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等12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展示中国北疆形象的亮丽窗口。

锡林郭勒盟从“谋一域”到“谋全局”、从“谋当下”到“谋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草原上书写了一曲“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的时代长歌。从“风吹草低”的牧歌悠扬,到“冰天雪地”的产业蝶变;从“人沙对抗”的艰难鏖战,到“绿富共赢”的智慧突围,在这里,每一株草都在讲述生态治理的传奇,每一匹马都在奔腾民族交融的激情,每一粒沙都在见证科技创新的力量。站在中国文旅融合的大势中,锡林郭勒盟的实践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鲜活样本,更是中国北方践行“两山”理念、推动民族团结的典范。作为国家“十四五”文旅融合战略的重要支点,锡林郭勒盟绘就的不仅是北疆的繁荣画卷,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教材。这片草原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让“辽阔草原”成为全球旅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这片古老的草原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和担当实干的作风,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着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本版图片均由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定了!中秋节就来这露营了 TIPS 秋月圆情谊浓 国庆阖家欢乐时 秋月圆情谊浓, 国庆阖家欢聚时。 红旗漫卷千秋月, 灯彩家...
原创 沈... 好的,我已根据你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了改写,保持中心思想不变,同时调整顺序、增加原创度、同义替换,并在结...
就在今晚!淮南春申里,我们不见... 今天(9月14日)18:00 “超级皖”美食争霸赛淮南赛区选拔赛 将在淮南春申里文旅街区火热开赛! ...
年轻人为何夜爬白云山? 夜深人静,白云山在星幕下舒展着墨色轮廓。我们几个友人打起精神踏上登山道,意外发现前方已有三三两两的人...
土耳其蜂蜜酸奶绝配!浓稠酸奶浇... 本文聚焦土耳其蜂蜜酸奶这一经典搭配,从食材溯源、口感层次、制作方法、文化内涵和健康价值五个维度,深入...
“齐鲁粮油”走进威海文登,品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颖颖 通讯员 张敏 9月12日,“齐鲁粮油”六进系列活动在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学...
鲜肉月饼吃出“生肉”?盒马鲜生...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称在盒马鲜生购买的鲜肉即食月饼中吃出“生肉”。 重庆一消费者告诉九派财经记者,其近...
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6部门曾发...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到底什么是预制菜?事实上,去年有关部门就发布...
青海湖最佳旅游是几月份? 嘿,宝子们!今天就来给大家唠唠我超想去的青海湖,要是你也在纠结啥时候去才最棒,那可得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原创 广... 广州,这座南中国的璀璨都市,不仅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引擎,更以独特而丰富的饮食文化闻名中外,吸引着一批...
原创 距...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 陕西,位于我国西北的腹地,是一片蕴藏着千年文明的土地,宛如一部厚...
原创 长... 欢迎来到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江苏省的省会——南京。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重要...
重庆玩五天人均花销是多少,重庆... 宝子们,重庆,这座宛如梦幻迷宫般的城市,充满了无尽的魅力与惊喜。它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独特的地形造...
原创 福... 好的,我已将文章改写如下: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中国东南沿海,有一座...
银川十大特色小吃 银川美食精选推荐,十款银川特色小吃,哪款才是你你的最爱? 油炸果果,宁夏银川传统名小吃之一,据说是...
湖北十大名面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那大家觉得湖北到底算南方还是北方呢?湖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
“豆橛子”征服中秋!这款让山东... "豆角塞进月饼里?山东这款‘暗黑系’月饼一天卖爆!"今年中秋前夕,济南丹香蛋糕店推出的“豆橛子月饼”...
原创 酸... "这酸笋臭得跟啥似的,咋吃啊?"去年邻居闻到我家泡酸笋的味儿,捂着鼻子直皱眉。结果尝了我做的酸笋炒牛...
文旅大礼包已备好!坐高铁去看“... 近日, “浙BA”,也就是2025年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火热开赛,吸引了不少球迷们观看,不仅带火了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