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越
来源:阿司匹林博物馆
哈罗大家,好久不见。
今年有些忙,前段时间给自己放了20天的假期,和闺蜜一起去欧洲转悠了一圈,去了西班牙意大利和挪威。朋友在米兰定居,有朋友带着我们玩儿,整个旅程的心情还是很不一样的。
去的时候刚好是意大利本地人“过夏天”的时候。很多人生意也不做了,店铺门一关,收拾收拾就去海边度假了。我们跟着朋友也到了托斯卡纳,出了海。朋友说,“真正美好的夏天就应该是这样躺在沙滩上虚度的”。
这次去欧洲旅行,给了我心态很大的改变。仅仅是20天,我的心情好像就没有在国内的时候那么“急”了,这也是我本次出行下来最大的体会。我记得张骏的脱口秀里说,咱们东亚人不能“纯玩儿”,这句真的挺绝,人“急”久了,就容易陷入巨大的焦虑之中,“急”是一种巨大的负能量。
地铁门刚刚打开,人群就像决堤的洪水般涌出;明明距离下一班车还有两分钟,站台上的人却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车门挤去,仿佛慢一秒就会错过整个人生;红灯还有三十秒,斑马线前的行人已经开始躁动不安;有人计算着车速与距离,在车流中冒险穿行,只为提前十秒到达对面。
餐厅里,我们不停地刷新着手机,抱怨上菜太慢;书店里,畅销书架前挤满了人,大家都在寻找“三天学会”“七天掌握”的速成秘籍;就连看电影,也要开着1.5倍速,生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急着成功,急着恋爱,急着结婚,急着生子,然后又急着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行色匆匆,步履不停,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走向何方。急,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也成了当下环境里最大的负能量。
出行前和一个前同事聊天,她跟我说她终于下定决心辞职了,也打算安排给自己一个海边假期,原因很简单,就是“太急了”。每天早上,她急着挤地铁,急着打卡,急着处理邮件,急着开会,急着完成业绩。
就连午饭,也是急急忙忙点个外卖,十分钟解决战斗,“我感觉自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最可怕的是,我开始对所有人都没耐心。客户问题多一点,我就不耐烦;同事效率低一些,我就在心里埋怨;就连家人打电话关心我,我都急着挂断。”
这种处境并非个例,我们东亚人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急成了某种“政治正确”。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急是一种巨大的负能量,它不仅消耗精力,更扭曲心态。急的时候,思维会变得狭窄,只盯着最终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中的细节与美好。就像一位总是急着赶路的旅人,虽然最早到达终点,却错过了沿途的风景;急的时候,情绪会变得焦躁,对人对事都缺乏耐心与包容。我们把所有时间上的延迟都视为障碍,把所有需要等待的事情都当作折磨。
急的时候,我们甚至开始自我攻击,为什么别人都那么成功,而我却还在原地踏步?于是我们更加匆忙,更加焦虑,陷入恶性循环。
这次在罗马,我遇见一位老先生,他大约七八十岁,是我们酒店的房管,入住的时候他告诉我,弗兰克扎帕曾是他的好朋友,这让我很惊奇,办完入住我和他聊了一会儿,总觉得从他身上应该能学到些新东西,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他说:"Information is not knowledge, knowledge is not wisdom"(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智慧),“你应该感受的是爱,去体会,感受爱带来的平静”。
在罗马仅仅呆了一天,但此地的能量真的好强,可能是因为这是一座被时间穿透的城市。下午和闺蜜溜达着进一个小酒馆,喝了点儿白葡,然后再继续溜达,斗兽场旁边有很多像西兰苔一样的树,坐着看了会儿,树从不着急,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落叶,冬天休养。它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反而枝繁叶茂。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慢慢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日久地坚持。现在信息爆炸,都急着追求结果,却忘了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跑了多快,而在于你是否享受了奔跑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走得更远。就像读书,囫囵吞枣地读十本,不如细细品味一本;就像交友,泛泛之交千百个,不如知己两三。
这几年我会刻意去提醒自己:排队时,不频繁看表,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吃饭时,放下手机,多细细咀嚼食物的味道,多与恋人交谈;与人交谈时,多倾听。
允许自己偶尔“浪费时间”,发呆、散步、看云卷云舒;接受事情的自然节奏,尊重万物的生长规律;告诉自己:生命不是赛跑,而是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体验和感悟。
如果不再急,内心的焦虑自然会消散,头脑会变得清晰,生活会变得从容。阳光很好,微风也柔和,身边的人如此可爱。慢下来,不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不是为了懈怠,而是为了更持久地努力。
这就是这次旅行回来我最大的感受,在2025年意大利的夏天。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