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持戒留白(山东菏泽)
面瓜曲老面酵子序
乙巳孟秋,赣西客居。见家母传技于妻女,揉面蒸馍,曲香盈室。恍忆童时菏泽旧事,乃记面瓜制曲之艺。此技承鲁西南千年饮食智慧,合天时、地利、人和,今恐渐湮,遂作文以铭之。
在山东菏泽及中原地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面食发酵技艺代代相传——那便是利用面瓜制成的“面瓜曲老面引子”。这项手工酵母制作技艺,不仅成就了传统面食的独特风味,更承载着民间智慧的深厚积淀。
一、面瓜的特性与选材 面瓜属甜瓜一种,成熟后果皮橙黄或墨黑,果肉软糯赭红,清甜不足而幽香有余。其珍贵处在于富含天然酵母菌,乃制作天然发酵剂之上选。黑皮裂瓤者为佳,以其菌群丰沛;黄皮花皮者次之。今面瓜种植日稀,遂成市集珍物,价昂于常瓜,尤得长者青目。
二、面瓜曲的制作工艺 制曲乃技艺核心
须谨守天时与法度。每逢端午前后,阳气升腾,微生物活跃,正是制曲良机。
取材配伍:取熟透面瓜,净洗去皮瓤,纱滤取汁。循古法,以面瓜汁合麦面、黄米面、玉米面(比例约为一比四),揉作硬团。关键在水分调控,务求“握能成团,触之即散”,以防爆曲。
塑形裹扎:分面团为拳剂,每块百克许,以净干苘叶或高粱叶重重裹覆,麻绳扎紧。此叶乃天然发酵窠巢,兼具透气温养之妙。
曝晒发酵:悬曲包于通风向阳处,经三伏骄阳,历九秋清露(通常需三月以上)。面瓜幽香引聚天然酵母,阳光赐予催化之力。待叶苞渐呈黄褐,内蕴菌络交错,则曲块初成。乡谚云:“一年成曲,三年入药,七年为宝”,陈久者尤见珍贵。
三、老面引子的制作与使用
欲化曲为引,尚需匠心点化:
1、激活酵源:捣曲为末,混入烫熟面粉,发酵半日;
2、多次养酵:循例添粉搅拌四至五次(首加五十克,次递增),借原浆湿度促菌群繁育;
3、定形存贮:终入麦麸或玉米面,塑为饼状,干藏待用。
因老面引子随年月渐失活性,家中主妇年年重制新曲,使发酵之力延绵不绝,守护家族餐桌永恒风味。
四、技艺传承与现代价值
此技尽显天人合一之智慧,融面瓜清甜、黄米甘润、麦麸淳香与苘叶清气于一炉,铸就机器时代难觅的本真之味。于工业化发酵剂盛行之世,此纯天然古法尤为可贵,堪为鲁西南乃至中原面食产业提质增韵之宝钥。
然面瓜种植式微,匠人日渐凋零,此技亦濒失传。每块面瓜曲皆凝结时光与匠心,不惟食物发酵之引,更是连续自然与文化之血脉。
盖闻天有四时之序,地生五谷之精。昔者后稷播百谷,教民稼穑;伊尹说鼎烹,阐发至味。今观面瓜制曲之法,乃知人间至味,本出天然。鲁西南存古法,以面瓜为曲,苘叶为衣,经三伏而受日精,历九秋而承月露,七七之期酵成,三载之功丹就。其法肇自何代,志乘无考;其妙传于闺阁,口耳相承。
观其选材也,必择裂瓤之瓜,犹卞和识玉;观其和粉也,须合三才之数,若周公制礼。苘叶裹香,恍若绿绮包涵星斗;麻绳系玉,恰似玄龟负图洛水。悬之檐庑,经春历夏,菌络暗生,渐成黄褐之色;启之坛瓮,遇水则苏,顿发琼瑶之芳。此乃天地之曲蘖,自然之醍醐也。
观今之世,机械之曲朝成夕售,化学之酵立等可待。而农家犹守古法,非惟求发面之效,实存敬天惜物之诚。每见老妪调曲,少女习艺,如传丹诀,似授秘枢。面瓜虽微,竟成文化之载体;曲块虽朴,实系薪火之相传。
今作此篇,非独记饮食之细,实欲彰文明之微。使后世知,曾有一种甘甜,来自阳光雨露;曾有一种清香,蕴于苘麻麸麦。虽沧海桑田,此味不改;纵千载之下,其道犹存。
谣曰 :
面瓜曲,老面头;
秫苘包,麻绳揪。
晒过三伏太阳雨,
引来九秋酵母猴。
蒸馍蒸糕香十里,
祖宗法子不能丢。
作者简介:持戒留白,实名刘金琳,山东菏泽曹县人,部队转业,现工作居住在江西新余,系高级工艺美术品设计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新余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