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国旅游报4版刊发《魅力延边体验好 入境消费活力足》。
在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入境游客身着朝鲜族服饰打卡;在珲春口岸,跨境游客提着延边特产,笑意盈盈……随着“中国游”热度持续攀升,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消费场景、优化入境服务,持续释放入境消费潜力,让“体验民俗、品味美食、跨境淘宝”成为入境游客的热门选择。
特色体验引客来
清晨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刚开园,俄罗斯游客安娜便带着女儿赶来。母女俩换上朝鲜族服装,在米糕非遗体验馆学做米糕。“在网上刷到这里的视频后,我们特意赶来体验,尝尝中国朝鲜族的味道。”安娜笑着说。
同样以特色体验引来大批入境游客的还有琵岩山风景区。吉林省中佰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欢介绍,今年以来,公司旗下的琵岩山风景区及琵岩山温泉古村落已接待入境游客近24万人次。“悬崖秋千、玻璃吊桥等项目尤其受到俄罗斯游客的追捧;韩国游客则钟爱这里的自然景致、温泉体验。”
延边远东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炜注意到,今年从珲春口岸入境的外国游客不再局限于在珲春游玩,而是走向延边州全域,特别是哇斯托克欢乐岛、延吉恐龙王国等体验类景区更受青睐。
这种全域漫游的乐趣也延伸到了消费场景之中。在延吉市西市场农贸区,售卖朝鲜族泡菜的商户赵先生正忙着招呼客人。“从今年5月末起,销售额就持续攀升。不少外国游客试吃后总会多带几盒。”赵先生说。
从民族服饰到非遗技艺体验,再到特色商品,延边将民族文化从静态展示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特色体验,成为吸引入境游客的核心竞争力。
全域场景有新意
从都市商圈到乡村田野,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正编织成一张覆盖延边全域的吸引力网络,让每一段旅程都充满惊喜。
在延边大学对面的延吉网红弹幕墙前,总能看到举着相机的游客。这片由汉朝双语招牌构成的特色街区已成为延边都市潮玩的代名词。韩国游客林浩宇在网红餐厅吃完烤肉,正拿着“弹幕墙”主题明信片盖章,他说:“这里的氛围很特别,既有中国城市的活力,又有熟悉的文化元素,带些纪念品回去朋友肯定喜欢。”
位于长白山下的奶头山村则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引来不少欧美游客。他们被长白山的自然风光吸引,又为奶头山村的民俗文化与冬季森林穿越、林间漂流等冰雪项目而停留。“欧美游客更看重体验的质量与独特性。”奶头山村景区负责人、吉林省铭睿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丽娜介绍,2024年,景区接待入境游客约2.6万人次。
而在珲春,多彩的交流活动让跨境消费体验更丰富。“今年元旦,3000余名俄罗斯游客在此共度新年;3月,中俄学生共制非遗艾条;4月,中俄青少年武术赛开赛;5月,珲春赴俄跨境自驾游首发团启程;7月,俄罗斯赴珲春自驾游首发团入境……”珲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俞美说,“常态化的交流活动,让俄罗斯游客在深度参与中感受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收获更加鲜活、立体的入境体验。”
从网红街区的潮玩消费到乡村的农旅融合,再到口岸跨境互动,延边正以全域场景创新持续增强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服务提升体验佳
“人民币兑换方便、省心!”近日,俄罗斯游客叶卡捷琳娜在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为外币兑换窗口点赞。
这份“方便、省心”得益于延边入境服务的优化升级。延边着力推动重点商圈、酒店、景区等高频消费场景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同时,为更好满足入境游客的现金使用需求,延边不断拓展外币兑换及取现服务渠道。截至今年6月末,全州共有可受理外卡支付重点商户1070户;上半年累计提供外币兑换及取现服务2.86万笔,金额达3.46亿元。入境游客在延边的支付体验持续优化、消费过程更加“丝滑”。
入境服务的高效升级同样便利了外国游客畅游延边。7月,吉林省首个公安业务和社会化服务“一站式”口岸入境游综合服务窗口在珲春正式运行,将入境游客从签证申请到临时驾驶许可、车辆号牌及保险办理的全流程压缩至15分钟;8月,经国家移民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审批签发和制作赴俄边境游护照”和“受理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两项出入境事权落户珲春,此前需5个工作日办理的一次性边境旅游护照实现了“一日办结”。
“从提交材料到驾车入境,全程速通,这种便捷感让我们更愿意组团来!”有外国游客道出了心声。
在吴炜看来,这些入境便利化措施是滋润延边入境旅游市场的“及时雨”。“实打实地解决了‘进得来’的关键问题,让我们开发入境旅游产品时更有底气了。公司将推出更丰富的入境体验产品,让外国游客乐游延边,收获难忘体验。”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