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豆腐花也能制作咖啡,而且还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最近,在张家港市凤凰镇的恬庄古街上,一杯“豆腐花拿铁”悄然走红。这款“豆腐花拿铁”将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豆腐”制作技艺与现磨咖啡巧妙融合,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注入了现代元素,成为“咖啡界”的新宠。
用盖碗盛装的非遗豆花拿铁
当豆腐花遇见咖啡,经过反复试验实现味觉平衡
记者来到恬庄古街,清晨的古街上,豆香与咖啡香交织飘散,嫩滑如脂的凤凰豆腐花被盛入中式盖碗,再缓缓注入牛奶和现磨浓缩咖啡,一杯兼具视觉美感与味觉层次的“豆腐花拿铁”就此诞生。源自清代的凤凰豆腐,以本地黄豆、古井水为材,经石磨研磨、柴火煮浆、手工点卤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口感细腻、豆香悠长。而今,这道承载历史的小吃以意想不到的形式重获新生。
以凤凰镇水蜜桃为灵感的夏季限定新品
90后咖啡店主理人金湘作为在凤凰镇长大的孩子,她从小听着豆腐花的叫卖声,记忆中那一碗加水嫩豆腐花、榨菜、虾米和香油的滋味,是刻入基因的乡愁。成为咖啡爱好者后,她在外地品尝过各式融合咖啡,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清甜柔和的凤凰豆腐,与醇厚浓烈的咖啡,能否碰撞出火花?
起初,金湘也担心“豆腐花拿铁”会被视为“黑暗料理”,于是经过反复试验,不断调整豆腐花的凝固度与咖啡的萃取比例,力求在保留豆香嫩滑的同时,让咖啡的层次感自然释放。“豆腐花太嫩了会化,太老了影响口感。咖啡的浓度也要恰到好处,既要保留豆香,又要突出咖啡的风味。”经过数月打磨,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比,成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味觉平衡。在这位90后姑娘手中,传承百年的非遗豆腐花正以全新的形式,飘香在恬庄古街的每一个角落。
店员正在制作豆花拿铁
“豆腐花拿铁”受追捧,让传统技艺融入日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这杯“豆腐花拿铁”不仅吸引年轻人打卡,还意外赢得了不少本地中老年顾客的青睐。“活了半辈子,第一次看到豆腐花还能这样吃,没想到还挺搭!”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笑着说。有游客表示,初尝意外,再品惊艳,“豆腐花拿铁”既有新意又充满温情。
客人正在品尝咖啡
记者了解到,这家咖啡店的前身,是一家乏人问津的旅游纪念品商店。2023年5月,经几个年轻人改造,它成为恬庄古街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咖啡馆。石磨改造成的桌子、从民间收来的旧凳子,让空间透着质朴的烟火气。如今,这家咖啡店逐渐成为一个连接传统与现代的“乡村会客厅”,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前来光顾,为古街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往游客可能只停留一会儿,现在他们会为了一杯咖啡在这里待上半天,顺便品尝农家菜、购买土特产。
面对“豆腐花拿铁”的成功出圈,咖啡店主理人金湘并未止步。她近期推出了以凤凰镇水蜜桃为灵感的夏季限定新品,同样收获良好口碑。未来,金湘计划进一步挖掘本地非遗资源,尝试推出“拖炉饼+咖啡”等新组合,让传统技艺以更轻盈、更时尚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金湘坚定地说:“我想证明,传统不是老去的记忆,而是可以被重新定义的生活方式。”
咖啡店坐落于张家港市凤凰镇恬庄古街
记者手记:豆腐花与咖啡的“乡村奇遇”
在恬庄古街,一杯“豆腐花拿铁”意外走红。嫩白的非遗豆腐花与深褐色咖啡在盖碗中相遇,入口时的惊艳,恰如传统与现代在这条古街上的交融。
90后主理人金湘的创意背后,是对家乡味道的深情与创新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杯饮品不仅吸引年轻人打卡,更让本地“银发族”欣然接受,悄然改变着古街的节奏。
每逢周末,店内顾客络绎不绝
一口“豆腐花拿铁”,品出的是非遗的新生,更是乡村活力的焕发。传统不必固守旧形式,创新无需摒弃根本——这杯饮品的味道,或许正是乡村振兴该有的味道。
见习记者 赵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视频摄制 赵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