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清)丁以诚《袁简斋先生小像》,纸本设色,135.5厘米×66.5厘米,山东博物馆藏
《随园食单》不只是食谱,更是清代文人的雅致生活范本。
新近出版的《袁枚的讲究:趣读〈随园食单〉》是一部解读清代美食家袁枚及其经典著作《随园食单》的作品,精选食单中40 余道菜肴和茶酒,从粤菜的鲜、官府菜的雅,到武夷山茶、兰陵酒等,呈现一席惊艳无比的随园宴。从食材甄选到烹饪技法,解析袁枚的饮食哲学,看他如何将生活美学融入一饮一食。
冒死吃河豚的同窗好友蒋和宁、获康熙御赐豆腐秘方的老宠臣、与之惺惺相惜的郑板桥……全书串连起袁枚与30多位名士的宴饮轶事,描绘他辞官隐居后以随园展开的社交生活,透过名士宴饮看清代官场与民间的社交生活和世相百态。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转载自本书。
延伸阅读
袁枚眼中的九大名茶
文 | 林卫辉
来源 | 《袁枚的讲究》
在文学创作上,袁枚主张要抒发性灵,抒发真情实感,倡导真情、个性和诗才为核心的“性灵说”。他所说的“性灵”,是集性情、才情于一体,追求清妙真雅的诗文风格。他说:
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
又说: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随园食单》里写茶,也是他性情的真实流露:我喜欢这种茶、喝茶就该这么喝!至于你认不认可,我才不管呢。
他将武夷山茶排第一,家乡杭州的龙井茶排第二,排第三的则是常州阳羡茶,第四是洞庭君山茶,而六安、银针、毛尖、梅片、安化茶则分列五至九位,这是袁枚个人的“九大名茶排行榜”。现代人一对照,可能不太认可,公认的某某茶或者自己特别喜欢的某某茶怎么没入列?某某茶可能袁枚他老人家就没喝过,你让他怎么评价?
《袁枚的讲究》插画
袁枚品茶评茶,既出于品质上的赏识,更因为令他印象深刻的人与事,比如他评位列第四的“洞庭君山茶”:
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方毓川抚军曾惠两瓶,果然佳绝,后有送者,俱非真君山物矣。
洞庭君山茶产于湖南岳阳市洞庭湖上的君山岛,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通晓地方史的专家万年淳在《君山茶歌》中说:
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与山北。……李唐始有四品贡,从此遂为守令职。
同治《湖南省志》载:
君山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
这可以看出唐代君山即已开始产茶,当时称“黄翎毛”,宋时称“白鹤茶”,清朝时称“旗枪”。据《巴陵县志》载,君山制茶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始,岁贡十八斤,有贡兜(叶片)、贡尖(芽头)两个品种,对应我们今天俗称的君山毛尖、君山银针。清末徐珂在《梦湘呓语》中说:
君山庙有茶树十余棵,当发芽时,岳州守派员监守之,防有人盗之也,岁以进贡,郊天时用之,以其叶上冲也……
为了保证岁贡特供,派出武装人员严防死守,这种事一百多年前就有了。
《袁枚的讲究》插画
在袁枚生活的年代,洞庭君山茶由僧侣种植,相传君山有四十八庙,每座庙边都有一块小茶园,茶叶产量很少,袁枚又是如何得到的呢?“方毓川抚军曾惠两瓶,果然佳绝,后有送者,俱非真君山物矣”中的“方毓川抚军”,就是袁枚的同年进士、时任湖南巡抚的方世儁,他送了两瓶茶叶给袁枚,袁枚的评价是“果然佳绝”,后来也有人送过他这种茶,但都是冒牌货,名牌产品遭仿冒,还送到随园,遭袁枚“打假”,幸好当时没有“3·15”晚会。关于方世儁,《清史稿》载:
方世儁,字毓川,安徽桐城人。乾隆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太仆寺少卿,外授陕西布政使。二十九年,擢贵州巡抚。三十二年,调湖南巡抚。刘标讦发上官婪索,言世儁得银六千有奇,上命夺官,逮送贵州,其仆承世儁得银千。狱成,械致刑部,论绞决,上命改监候。秋谳入情实,伏法。
这个简历很简单,我们可以看到他是袁枚的同年进士,官至贵州巡抚、湖南巡抚,后来因索贿六千两银而被乾隆皇帝杀了。《随园诗话》卷十二·三二有更详细的记录:
壬戌,余与陶西圃镛,俱以翰林改官。陶先乞病。庚午,余亦解组随园。陶与余同踏月,云:“偷得闲身是此宵,白门何处不琼瑶?芒鞋醉踏三更月,犹认霜华共早朝。”壬申,余从陕西归。陶方起病赴都,见赠云:“草草销魂过白门,故人招我住随园。同看昨岁此时雪,仍倒空山累夕尊。竹压千竿青失影,峰铺四面白无痕。君行万里诗奇绝,何意重逢一快论!”余置酒,出路上诗相示。陶读至《扁鹊墓》云:“一抔尚起膏肓疾,九死难医嫉妒心。”不觉泪下。询其故,为一爱姬被夫人见逐故也。余欲安其意,适家婢招儿,年将笄矣,问:“肯事陶官人否?”笑曰:“诺。”遂以赠之。正月七日,方毓川掌科、王孟亭太守、朱草衣布衣、吕星垣进士,添箱赠枕,各赋《催妆》。
这是发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袁枚与几位进士同年之间的趣事。袁枚、陶镛、方世儁是同年进士且同时留在翰林院进修,散馆时方世儁留在户部,袁枚和陶镛则因为考试不合格被分到地方为官。
《袁枚的讲究》插画
1753年初,袁枚正忙着在随园为小姨子与新进士吕文光办上元节婚宴,这时陶镛来访,留宿随园三天。陶镛的书法非常了得,于是袁枚请他为屏风《随园图》题词,让自己的婢女阿招在左右伺候。阿招与陶镛一见如故,擦出了火花,这让吕文光看到了,吕文光将这其中微妙告诉了袁枚。当天袁枚与陶镛一起吃饭喝酒,也聊聊袁枚近作,当陶镛读到袁枚《扁鹊墓》中一句“一抔尚起膏肓疾,九死难医嫉妒心”时,似乎触碰到了伤心处,不由潸然泪下。袁枚问其缘故,才知道陶镛有一个心爱的小妾被嫉妒心重的正房夫人赶走了,陶镛痛惜万分,却又无可奈何。袁枚深表同情,征得陶镛和阿招的同意后,袁枚当机立断,当场拍板,就在正月初七,在小姨子出嫁前,提前张灯结彩,为陶镛和阿招举办婚礼。这个婚礼可不简单,袁枚和陶镛的同年进士、时任吏部掌印给事中方毓川亲自为新人捧玉镜,王孟亭太守亲自为新人提着陪嫁马桶“楲窬”,新晋进士准新郎官吕文光和随园主人袁枚则亲自张罗洞房卧具、帐缦。婚宴前后,才子们纷纷赋诗《催妆》。陶镛行期紧迫,洞房花烛过后就匆匆告别随园,携新婚美妾走马上任去了。
袁枚之所以为其举办如此隆重的婚礼,当然也有同年情深的缘故。这时方世儁已官至吏科都给事中,刚好出差到南京,也参加了这一盛宴。清朝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中又设六科,属于监察机构,不从属于六部,六科的首脑称都给事中,方世儁当时是吏科都给事中,六科都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品级为正五品。
《袁枚的讲究》插画
作为皇帝身边人,方世儁后来仕途十分顺利,乾隆二十九年(1764)任贵州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调任湖南巡抚,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湖南的地方长官,弄两瓶洞庭君山茶给同年进士袁枚尝尝,当然不是问题。方世儁除了送珍贵的洞庭君山茶给袁枚,还送了葛,袁枚也写了《与湖南抚军方毓川》一信以示感谢:
接手书并茶、葛两种,既温谕之缠绵,复嘉珍之宠锡。明公于督办军需之际,犹忆及山中一叟,惓惓不忘,不独笃于故旧之义,人所难能,而即此临事从容,机宜悉协,亦可想见古大臣之风度也。
袁枚除了感谢方世儁送礼物,寒暄客套之外,还感叹岁月飞逝、老之已至,又交代共同旧友的状况。始料不及的是,就在袁枚收到这两瓶茶叶不久,方世儁竟然因为在贵州巡抚任上索贿部下六千两而被革职查办,最后被下刑部大狱,秋后处决。
有人认为袁枚喜欢用某某高官请他吃饭,某显贵送东西给他以抬高自己,《随园食单》出版时,方世儁已经去世二十多年,身上还贴着贪官标签,袁枚需要这样的人给自己抬高声誉?袁枚有意为方世儁留下一笔,这是念旧,有情有义!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 |||| | ||| | | | | | | ||| | | | ||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