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同程等在线出行平台获取的一组数据,揭开了今年暑期民航市场的火热图景——8月国内首次乘坐飞机的旅客数量,较7月环比暴涨300%。走进成都两座机场,推着小行李箱的儿童手里攥着登机牌,趴在候机厅的落地窗前盯着起降的飞机;头发花白的老人背着轻便的双肩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仔细核对登机口信息。在这些首次乘坐飞机的旅客中,学生与银发族成为绝对主力,为暑期民航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图据四川机场集团
航旅纵横大数据进一步勾勒出暑期航空出行全貌:国内热门目的地前10名依次是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深圳、昆明、西安、重庆、杭州、乌鲁木齐。成都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稳稳占据第二席位。在入境热门目的地榜单上,上海、北京、广州领跑,成都紧随其后位列第四,成为海外游客进入中国西部的重要门户。
8月国内首次乘飞机旅客环比涨3倍
成都天府机场“忙”进全国第二
“8月国内首次乘坐飞机的旅客数量,较7月环比暴涨300%。从国内热门目的地排名看,在排名前十的城市里,成都的表现格外突出,其凭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位列国内热门目的地全国第二,入境游热门目的地全国第四。”航旅纵横行业发展总经理赵楠分析道,从客群结构来看,中青年依旧是出游的“主力军”,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学生群体与60岁以上群体的“异军突起”——这两大群体成为拉动暑期旅游市场的“新增引擎”。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图据四川机场集团
成都导游李山杉的日常工作,正是这股热潮的生动缩影。“整个暑期,我接待的旅客几乎都是家庭游,好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跟着爸妈出门旅行。”他表示,不少孩子在出发前就提前查好目的地攻略,到了成都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周边的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是必去的“打卡点”。
除了客群的新变化,今年暑期民航市场还呈现出“航班量增”的良性态势。飞常准等平台数据显示,国内航线执飞航班量最多的机场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稳居首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紧随其后,成为全国第二大繁忙的国内航线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则位列第三。航班管家的统计更令人瞩目:今年暑期国内民航业旅客运输量达到1.5亿人次,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为何民航市场能迎来如此爆发式增长?同程研究院的分析显示:今年暑期国内及国际热门航线机票价格“亲民”,长线游选择飞机出行的性价比显著提升,这直接拉动了民航客运量的增长。尤其是“首乘”旅客的大幅增加,成为关键推手。整个暑期约有600万人首次乘坐飞机,以儿童、学生及银发族为主。“‘首乘’旅客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出大众出行需求的释放,更是旅行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家庭愿意通过飞机拓展出行半径,银发族也开始享受“说走就走的云端旅行”,民航正从“小众出行方式”逐渐走向更广泛的大众群体。
航空暑运三大指标创新高
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三
在全国民航市场火热的大背景下,成都航空枢纽的表现尤为亮眼。9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机场集团获悉,今年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交出了一份“三创新高”的成绩单:共起降航班11.2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676.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2.7%、11.5%,三项核心指标均刷新历史同期纪录,旅客吞吐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继续稳居第三。
暑运期间的两个“峰值时刻”更具代表性:7月23日,成都航空枢纽单日起降航班达1888架次;8月16日,单日旅客运送量突破29万人次,两项单日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国际与地区航线的复苏势头同样强劲。暑运期间,成都航空枢纽国际地区航线共起降航班8843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1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1%、14.7%、32.1%,其中旅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4%,意味着成都与全球的空中联系正加速恢复。国内航线也不甘示弱,共运送国内旅客1559.6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新疆、黑龙江、河南三个省份的旅客增速均超过10%,成为成都国内客源增长的重要力量。
暑期刚结束
中秋国庆机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3%
暑期的热度还在向中秋国庆假期延续,成都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廖兴也感受到了市场的暖意:“今年暑期,报名我们定制小团的游客占比增长了10%左右,全部是家庭出游。”随着暑期结束,旅行社已开始布局秋季旅游产品,“针对入境游客,我们会主打‘季节差异化’,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制赏秋摄影、温泉体验等特色线路,让更多海外游客感受成都的秋日魅力。”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图据四川机场集团
航旅纵横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9月1日,中秋国庆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已突破208万张,日均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3%,市场热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