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酒是早不喝了,烟仍旧,每天三十至四十支。”——1928年6月6日 鲁迅致章廷谦信
8月22日,游客孙女士向“浙里办”投诉,认为绍兴市鲁迅纪念馆的一幅“鲁迅夹烟”墙画存在不妥之处,理由是“会误导青少年,还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今天下午,有媒体致电鲁迅纪念馆,得到的回复是,“会保留原有墙画。作为一家纪念馆,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历史”。
那么,在有据可考的历史上,鲁迅究竟多爱吸烟呢?搜狐文化盘点了鲁迅的日记、病例、作品,以及鲁迅身边人的回忆录,发现鲁迅55岁的人生中,烟龄至少23年,“每天抽30~40支”。
鲁迅曾说自己一天的三件事:“仰卧——抽烟——写文章”。(1929年10月16日致韦丛芜)
他55岁的生命中(1881~1936),吸烟史至少有23年。《鲁迅日记》是从1912年5月5日开始记的,1913年6月21日即有买烟的记载,“往润昌公司买毛毡、烟卷等七元八角”,这是鲁迅首次探亲回绍兴的时候。
不仅抽烟的时间久,抽烟的量也大,“我酒是早不喝了,烟仍旧,每天三十至四十支”。(1928年6月6日鲁迅致章廷谦信)
1928年6月6日鲁迅致章廷谦的书信全文:
直到去世的前一天,1936年10月18日,在上海办书店的日本人内山完造还看见鲁迅“坐在台子旁边的椅子上,右手拿着香烟……我们要他停止吸烟,他终于把吸剩的丢了”。
在去世的4个月前(1936年6月),鲁迅在上海某医院拍摄了一张胸部X光片。
1984年,有机构针对这个片子开了一个研讨会,最终结论是:鲁迅患有“重度肺气肿”,死于“自发性气胸”。这也许与他漫长的吸烟史和较大的吸烟量不无关系。
林语堂曾如此描绘他眼中的鲁迅:“一口牙齿,给香烟熏得暗黄。衣冠是不整的,永远没有看过他穿西装。颧高,脸瘦,一头黑发黑胡子,看来就像望平街一位平常烟客。”
鲁迅视烟如命,许广平曾回忆道:“鲁迅先生的烟瘾很大,工作时总是烟不离手。”
她还说过:“凡是和鲁迅先生见面比较多的人,大约第一个印象就是他手里总有一根烟拿着。每每和客人谈笑,必定烟雾缭绕。”
对于鲁迅每日的吸烟量,许广平给出了一个更惊人的数字:“每天在五十支左右。工作越忙,越是手不离烟,这时候一半吸掉,一半是烧掉的。”
在友人许寿裳眼中,“周先生每日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躺在床上抽烟,所以床上的白色围帐,都被他常年抽的烟给熏烤成黄色的”。
萧红则在回忆录中记录下鲁迅思考时入神的细节:“他躺在藤椅上,烟蒂已经烧到了指头,他才猛然一抖”。
香烟也贯穿于鲁迅的社交活动中。
无论是与好友瞿秋白亲密交谈,还是在与萧伯纳、蔡元培会面时,他都保持着这份随性的状态,指间的香烟从来都是大方展示,并不因镜头的存在而有所遮掩。
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
香烟对于鲁迅而言,远不止于嗜好那么简单。
在《藤野先生》里,他回忆道:“每当夜间疲倦,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于是点上一枝烟。”
在散文《秋夜》中,他写下:“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枝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抽烟的习惯也渗透到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映射在他笔下那些孤独而彷徨的知识分子身上。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很快地吸完一枝烟,烟蒂要烧着手指了,才抛在地面上”;《在酒楼上》的吕纬甫,从出场到结束都不断地“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
《孤独者》与《在酒楼上》均出自《彷徨》
鲁迅一生恰逢中国卷烟业的兴盛时期,他所抽的是当时开始流行的机制卷烟。
萧红回忆说:“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便宜的是绿听子的……是鲁迅先生自己平日用的。另一种是白听子的,是前门烟,用来招待客人的……”
在鲁迅自己的日记中,同样留有购买昂贵香烟的记录。例如,在因女师大事件被免职后,友人尚钺去看望他,问他为何还抽很贵的“海军”牌香烟,鲁迅笑着答道:
“正是因为丢了官,所以才买这贵烟。官总是要丢的,丢了官多抽几支好烟,也是集中精力战斗的好方法。”
香烟的印记,也悄然融入了他与许广平的情感世界中。
许广平在第一次拜访鲁迅时,就对他“时刻不停,一支完了又一支”的吸烟习惯印象深刻。
鲁迅曾在《两地书》中对许广平“撒娇”般地写道:“不知道怎么了,我在戒烟这件事情上,不知为何自制力竟如此薄弱,总戒不掉。希望明年仍有人管束,好慢慢戒掉,慢慢改正。”
两地书
鲁迅 许广平 著
古吴轩出版社 2020-10
撰文 | 张鹤妍
编辑 | 钱琪瑶
*本文为BOOK方物独家原创内容
未经BOOK方物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