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中国潮玩还在东南亚谨慎试水时,靠奥特曼起家的布鲁可,已悄悄把拼搭积木摆进了美国小孩的书桌。
2025年中期财报一出炉,这家被称“中国乐高”的企业直接炸了行业圈:上半年营收13.38亿、净利润2.97亿(此前连亏四年),海外营收更以1.1亿、同比暴增9倍的成绩,让印尼、美国成了“现金奶牛”。
有人说它学乐高走高端,它偏靠性价比突围;有人拿它比泡泡玛特的原创IP,它却借全球IP破局。
布鲁可到底凭什么,把中国拼搭玩具卖进美国家庭?我们拆解了它的三大出海关键,藏着中国玩具出海的新逻辑。
图源:Blokees
1、YouTube“回忆杀”,TikTok互动破圈
布鲁可打开美国市场的第一把火,烧在YouTube上。
2024年,它开设官方频道,不推奥特曼、不讲品牌,只专注做一件事:用积木还原变形金刚定格动画。从1984年G1版经典对战,到2024年电影《变形金刚:起源》里的名场面,都用拼搭积木重现。
第一条视频《擎天柱vs威震天:30年回忆杀》播放量破500万,美国网友评论区全是“爷青回”。7个月里频道只更变形金刚,硬是涨粉100万,单条最高播放量超2000万。
这不是在“做社媒”,而是“用玩具讲美国故事”。
之后,布鲁可把玩法搬到TikTok:发起#BuildMyTransformer挑战,鼓励用户拼出自己的“定制版”变形金刚。有博主拼了“擎天柱+蜘蛛侠”,播放破百万;还有家长晒孩子拼的“迷你大黄蜂”,引发亲子拼搭热潮。
与此同时,布鲁可与玩具达人、亲子博主合作:达人拍“10分钟拼好擎天柱”,突出易上手;亲子博主晒“孩子编剧情玩积木”,戳中家长“少看屏幕”的痛点。社媒流量最后都导向亚马逊下单。
图源:YouTube
2、避开巨头锋芒,用“性价比+细节”锁定儿童
热度能带流量,但让美国家长愿意掏钱的,是产品本身。
布鲁可的策略是:借变形金刚IP切入低龄儿童市场,避开孩之宝主打的成人和收藏市场。
它简化了零件和变形功能,让4-12岁孩子能独立拼搭;拼完后关节可动,还附赠“战斗场景底座”。亚马逊评论里不少家长反馈:“孩之宝的变形太复杂,孩子玩不来,布鲁可的正好能自己拼,还能讲故事。”
价格上,布鲁可比孩之宝便宜约3美元,还多送底座。模玩博主测评称布鲁可的涂装均匀、关节耐用,“小孩掰着玩也不容易坏”。
这套“性价比+细节”打法直接奏效:2024年布鲁可变形金刚IP收入4.54亿,成了第二大IP;2025年上半年,北美市场该系列收入同比暴增21倍。
3、渠道转型:从线下碰壁到亚马逊爆单
布鲁可早期在美国走了弯路。2020年融资后,它尝试复制国内模式,把货铺进玩具反斗城、沃尔玛,但因缺乏品牌认知,销量惨淡,海外收入长期徘徊在2%以下。
直到2024年,布鲁可彻底转向线上,尤其押注亚马逊。美国玩具消费已明显线上化,亚马逊在线玩具销售额突破1330亿美元,远超线下零售。
布鲁可在亚马逊的打法很“接地气”:
优化搜索:标题直加“变形金刚”“儿童拼搭”等关键词;
靠测评+评论赢信任:博主开箱、粉丝好评让其评分稳定在4.8/5;
节日冲榜:圣诞季推“变形金刚礼盒装”,登上儿童玩具热榜前三。
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下半年,布鲁可海外营收从1120万涨到6420万,环比增长近6倍,其中70%来自亚马逊。渠道模式也与国内截然不同——国内靠线下,海外靠线上。
4、不走别人的路,才是布鲁可的价值
行业常问:布鲁可能成“中国乐高”吗?能像泡泡玛特一样文化出海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但这正是它的价值。
乐高的核心是“玩法IP”,方形积木的“乐高感”辨识度极强;布鲁可的积木更“为IP服务”,缺乏专属符号。泡泡玛特靠“原创IP文化出海”,布鲁可却依赖授权IP,原创IP“英雄无限”(取材西游、封神)收入占比不到17%,想让老外为中国神话积木买单还需时间。
但布鲁可的破局点就在这里:不纠结原创IP,先靠全球IP敲开门;不硬扛高端,用性价比抓普通家庭;不固执线下,跟着用户习惯转线上。
2025年,布鲁可又有新动作:纽约玩具展展出小黄人、芝麻街系列,计划开拓欧洲市场;但挑战也在——奥特曼海外授权2025年到期,原创IP尚未发力,如何维持增长仍是难题。
不过无论如何,布鲁可已经证明:中国玩具出海,不只有“乐高模式”“泡泡玛特模式”。找到自己的节奏,哪怕从“陪美国小孩玩变形金刚”开始,也能走出一条中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