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家:李蔚 主任
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中医科主任
8月23日,处暑节气已至。“处暑”即“出暑”,意味着暑热将退,秋意渐起。尤其在北方,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天干物燥、凉意袭人,对人体生理状态及血糖控制带来新的挑战。
今天我们特邀甘肃省名中医、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李蔚主任,从中医养生角度谈处暑之后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稳住血糖。
一、处暑之后,北方天气有哪些变化?
李蔚主任指出,处暑节气后北方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这些变化容易导致人体代谢调节功能发生波动,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更易出现不稳定。
二、糖友处暑养生,李蔚主任提出4大建议:
1. 防寒保暖,尤其护住“三处”
北方处暑后早晚凉意明显,冷空气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导致血糖及血压波动。
✅ 后颈:风邪易从此入,穿有领衣物或戴丝巾;
✅腹部:防止脾胃受凉,影响消化功能;
✅ 脚部:尤其糖尿病病友,注意穿袜保暖,避免神经并发症部位血液循环不良。
2. 润燥生津,喝水吃果有讲究
“秋燥”易伤阴液,导致口干舌燥、血糖波动。
✅ 建议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以温开水、淡绿茶为宜;
✅ 可适量吃梨、百合、银耳、莲藕等润肺生津之品,推荐“百合银耳羹”“雪梨莲藕汁”;
❌ 尽量不吃辛辣烧烤及过多油炸食物,防止燥热伤阴。
3. 早睡早起,运动宜缓不宜烈
处暑后应“与鸡俱兴”,早卧早起,勿熬夜,以顺应阳气收敛。
✅ 运动以舒缓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慢步走等,推荐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进行;
❌ 避免大汗淋漓,否则易伤津液,反令血糖波动。
4. 调畅情志,避免“悲秋”情绪
秋在五脏属肺,在情志为悲。很多糖友入秋后容易情绪低落,影响血糖。
✅ 多晒太阳、多与亲友交流、培养安静爱好,如书法、园艺等;
✅ 夜间可用温水泡脚,揉按太冲穴、内关穴,帮助宁心安神。
三、李主任特别提醒:处暑前后务必监测这些指标!
李蔚主任强调:“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核心。处暑之后,糖友应外防凉燥、内养阴液、动静适中、心安不惧,只有这样才能平稳度秋,守住健康。”
这个秋天,愿你:
身不燥,血糖稳;
心不忧,神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