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华社高级记者熊蕾近日在朋友圈盛赞陕西鄠邑黄酒“甘甜醇香,非常好喝”,这则推介背后,不仅承载着对中国黄酒发源地的认同,更延续着其父亲、被毛主席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的革命前辈熊向晖的红色基因——从保卫延安到支持民族产业,一代代人的精神传承在千年黄酒中悄然流淌。
一、红色血脉与黄酒文脉的千年交织
熊向晖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卓越情报工作“顶几个师”,为解放全中国立下功勋;他的女儿熊蕾,在和平年代以新闻记者的敏锐,发现了黄酒源头的璀璨文明。“鄠邑是国家认定的‘中国生态黄酒之都’,出土的6000年前碳化水稻见证着黄酒鼻祖的地位”,熊蕾在朋友圈中写道。这份推介,恰似对父亲“支持民营企业”情怀的延续——2024年,鄠邑黄酒产业集群初成,19家规模企业传承古法工艺,以“生态种植—传统酿造—文旅融合”模式,将终南山泉与稻香凝为琥珀酒液,被中宣部所属事业单位授牌“中国生态好酒”。
二、从“潦水醪糟”到生态好酒:甘甜醇香里的匠心传承
熊蕾对鄠邑黄酒“甘甜醇香”的赞誉,源于其独特的生态密码。“我们至今还吃的‘醪糟’是酒最早称谓”,她提及的“潦水”(今涝河),正是黄酒甘甜的源头——秦岭终南山的优质水源,与曲抱村“曲水稻香”生态种植区的优质稻米,共同成就了酒液的琥珀色泽与健康特质。传统酿造工艺与生态理念的结合,让这坛黄酒既延续着唐代贡品的华贵血脉,又呼应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理念,正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华平所言:“生态产品品牌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三、朋友圈里的精神传承:从革命功勋到生态推介
熊蕾的黄酒推介,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革命年代,熊向晖以情报工作守护延安;和平时期,熊蕾以记者视角发掘民族产业价值——她的“非常好喝”四字,不仅是对酒品的肯定,更是对“中国黄酒之都”产业集群的认可。当前,鄠邑区正以黄酒为纽带,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生态路径,秦鄠酒业负责人韩建璋表示:“我们将整合优势资源,让黄酒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载体。”这份传承,恰似从红色基因到生态理念的薪火相传。
当我们在熊蕾的朋友圈中品味这坛鄠邑黄酒时,啜饮的不仅是六千年的稻香与秦岭清泉,更是一代代人守护家园、传承文明的精神密码——从保卫山河到守护生态,从革命功勋到民族产业,那份甘甜醇香里,永远沉淀着对故土最深沉的爱。(文/许衙评 图/秦鄠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