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有网友发帖称赞
江西婺源篁岭景区
推出的打卡点限时拍照措施
称其有效缓解了排队拥堵
景区安排的“计时小哥”
网友体验感良好
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
一名工作人员站在打卡点前
手持计时器进行人工计时
其他网友发布的视频中
打卡点前的墙边挂着温馨提示
上面注明:因打卡排队人数较多,请您打卡拍照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因下午5:30作物收回归仓,请把握好排队时间,快5:30就不要排队了。
还有游客在评论区称
景区安排的“计时小哥”
不仅严格执行限时规则
还会主动帮忙拍照、指导打卡姿势
整体体验良好
据媒体报道,篁岭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景区实行计时拍照的地点仅为晒工坊打卡点。若有游客排队等候拍照,工作人员会在打卡点附近计时,每人拍照时间约为一分钟。
工作人员强调,如果等待人数少是可以不计时的,但拍照地点属于网红打卡点,客流量较大,通常仍需计时管理。
有游客发帖称赞景区打卡点的
一分钟限时拍照规则
呼吁全国推广
“篁岭景区的计时拍照能不能全国统一
拍照计时真的很棒
三个人排队两个人拍照
还能把时间分出去。”
也有声音质疑此举压缩体验
违背旅行初心
这场关于景区管理的争议再次将
#网红打卡时代的供需平衡#
推至台前
这种做法是
保障多数人权益的合理措施
还是剥夺游客体验的粗暴管理?
支持者:高效有序,值得推广
“终于不用排半小时队,就看别人慢悠悠拍照了!”
支持的声音里,“公平” 和 “高效” 是高频词。在网红打卡点排队数小时已成为许多景区的常态,限时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流转效率,减少游客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这种做法实际上创造了更加公平的拍照机会。
更关键的是,这规则不是 “一刀切”:景区明确 “人少不计时,只在客流大时用”。这种灵活管理,把 “口头劝离” 变成了 “实在的公平”,还能帮游客省出时间逛其他景点,谁能不爱?
反对者:过度干预,背离旅游本质
“刚摆好姿势就被催,哪还有心思看风景?”
质疑的声音里,满是对 “体验缩水” 的不满。旅游不是流水线作业,反对者认为,旅游体验应该是放松和愉悦的,不应该被严格计时,这种匆忙的拍照体验背离了休闲旅游的初衷。
更有人指出“治标不治本”:限时拍照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更好的方式应该是增加打卡点数量、优化空间布局、实行分时预约等,从根源上解决拥堵问题。
篁岭景区本质上在寻找
“秩序”与“温度”平衡点
还有更多人认为
关键不在于是否实行限时
而是如何找到效率和体验的平衡
篁岭景区采取的弹性策略值得借鉴,仅在客流高峰时段执行限时规定,人流较少时则不严格限制。
同时,工作人员不仅负责计时,还会主动协助游客拍照,指导最佳拍摄角度和姿势。
这种既保效率又含温度的管理方式,可能是解决类似问题的更优解。景区管理需要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而不是简单地在“严格限制”和“完全放任”之间二选一。
其实不管是力挺还是质疑,大家的核心诉求都很一致——想要“不拥挤、不紧张”的好体验。篁岭景区的尝试,本质上是在寻找“秩序”与“温度”的平衡点。
近年来,为缓解景区拍照点拥堵问题,已有多地景区推出限时拍摄管理措施:
山东“黑山之眼”景区,对标志性打卡点实施30秒限时拍摄。
江西南昌八一广场为应对商业摄影师占位问题,在最佳拍摄点设置了专属游客的“C位”拍摄区,每批允许20人进入,限时5分钟,并设有排队通道。
河北邢台爱情山风景区网红打卡点,实行排队每人30秒限时拍照的方式。
旅行不该是“掐表打卡”,也不该是“排队狂欢”。篁岭的一分钟争议,更像给所有景区提了个醒:好的管理,要守住“让每个人好好看风景”的初心。
最好的管理不是严格的限制
而是巧妙的引导
最好的旅行不是匆忙的打卡
而是用心的体验
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有序中放慢脚步
真正感受“在路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