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木川老街建筑群。这座依河而建的清代古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建筑艺术,成为陕南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历史沿革:从羌汉杂居到商贸重镇
青木川古镇历史悠久,明代称“草场坝”,后因回龙寺得名“回龙场”。清同治年间属永宁里,民国时期更名为凤凰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青木川。民国时期,当地豪绅魏辅唐在此兴建宅院、商铺、学校,使青木川成为陕甘川交界处的商贸中心。
2008年汶川地震后,政府对老街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包括烟馆、船屋等建筑的落架大修,并恢复了青石板路面及地下管网设施。2013年,青木川老街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实施消防专项工程,进一步强化了文物保护。
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活化石”
老街全长868米,宽4米,保存度达80%,现存清末民初建筑二十余处,包括商铺、钱庄、茶馆、宅院等。建筑风格多元,既有明清旱船式四合院,也有西方教堂式结构,堪称“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博物馆”。
魏辅唐庄园:古镇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由中式老院与西式新院组成,配有警卫室、弹药库、榨油坊等设施,彰显了主人的权势。
唐世盛(洋房子):古罗马拱门与中式四合院结合,门匾刻有抗战捐款记录,泥塑“鹿鹤同春”和魁星点斗像栩栩如生。
荣盛魁旱船楼:三层雕花船型建筑,曾是商贾娱乐场所,设计仿照船舱,别具匠心。
辅仁中学:魏辅唐邀请上海设计师打造,西式风格与中式对称布局融合,体现“崇文尚武”理念。
文化价值:传统与现代的启示
专家指出,青木川建筑群在选址、空间组合、装饰细节上均反映了地方文化特色,其建造技术和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仍有借鉴意义。例如,唐世盛的石刻楹联“深院风和燕雀相贺,高斋日丽麟凤时来”,寄托了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游客可体验“一脚踏三省”的独特风情。
□ 羊波 童铃 本网汉中8月18日电
【短评】青木川老街: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生
青木川老街建筑群不仅是陕南历史的缩影,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从魏辅唐庄园的恢弘到“洋房子”的精巧,每一处建筑都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时代的变迁。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在灾后修复与消防升级中的努力值得肯定。然而,如何在旅游开发中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原真性,仍是未来挑战。让古建筑“活”起来,需在保护中创新,让传统与现代共生,方能让青木川的故事历久弥新。□ 苏东华
责任编辑:李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