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国饼——广式月饼的前世今生》新书发布会在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活动主会场启幕。这场兼具人文情怀与行业视角的盛会,为书展注入了浓郁的岭南烟火气,更以文字为媒,为大众揭开了广式月饼从传统食品到现代化产业的前世今生。
本次发布会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承办。
何谓“国饼”,广式月饼何以广式?
《国饼——广式月饼的前世今生》(以下简称《国饼》)由广州酒家集团与广州出版社联合出版。发布会现场,广州酒家集团总经理、《国饼》执行主编赵利平详解创作初心与 “国饼”之名的深意。
月饼所蕴含的团圆美满之意,永远是中国人心中历久弥新的情感共鸣。而广式月饼扎根岭南沃土,得益于本土及外来的优质丰富食材,融合广府“食不厌精”的饮食哲学,形成了皮薄、馅足、松软、香甜的独特风格。凭借对原料、工艺的极致追求,对口味的创新探索,广式月饼逐渐占据了一枝独秀的市场地位,并随粤商与华侨的足迹广泛传播,成为链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符号和中华饮食文化“走出去”的先锋。
正如广州酒家集团总经理赵利平在《国饼》序言中所述,月饼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赢得了“国饼”的美誉,也表达了大众对月饼所承载的民族情感与文化象征的集体认同。
发布会现场,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包装专委会副会长张劲松、国家特一级点心师董珩、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罗松出席,共同围绕广式月饼的文化寓意、技艺传承与当代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分享,解读广式月饼何以“广式”,并在中国众多月饼派式中脱颖而出。
从搓皮、分割、包馅、入模整形、脱模成形到烘烤,在现场,广式月饼精巧的制作工艺令现场观众称赞不绝。随后的月饼品鉴环节,更让现场萦绕着甜香,烘托着岭南中秋的氛围。
国内首部月饼行业史映照行业沉浮
《国饼》作为国内首部月饼行业发展史专著,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或资料集。创作团队秉持人文视角,叙事脉络贯穿文化与产业双主线,以极具温度的笔触勾勒广式月饼的演变历程。
全书开篇便从中秋祭月、赏月等传统礼俗切入,结合岭南风土和粤人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呈现出广式月饼的诞生背景。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中秋传统文化与地方饮食哲学的碰撞中自然成型。
创作团队深度挖掘了广式月饼的商品基因,阐述其如何依托于清末粤港澳地区的饼铺与茶楼业态,在众多月饼派式中率先开启商业化、全球化之路。无论是包装、广告营销的激烈竞争,还是保鲜技术、生产设备的研发迭代,种种努力,无不推动着广式月饼建构现代化的产业格局。而这幅行业发展图,也映照着近现代民族食品工商业的百年沉浮。
全书最后别开视角,聚焦于月饼传统印模中的吉祥寓意,月饼点心签和包装盒的变迁史等角度,讲述了几代粤人以饼寄情,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式月饼”的故事,终将目光落回月饼中的人文情思。
翻开这部广式月饼的故事,读者既能在文化叙事中触摸广式月饼的历史温度,也能从产业案例中读懂:正是人文基因赋予了这一食物独特魅力,经济创新则为其注入了生命活力,二者交融共生,才让这枚“国饼”穿越时空仍焕发生机。
据悉,《国饼》也是广州酒家集团90周年的献礼之作。继2022年全力支持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举办“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之后,广州酒家集团再聚力于广式月饼行业的历史溯源与文化建构,以建店90年的实践积淀和丰富资源,为著作注入了鲜活的行业视角。
从1935年创立至今,广州酒家集团在推动广式月饼行业标准化、现代化、数智化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作为“广式月饼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广州酒家集团至今已培育七代广式月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以师带徒实现着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文、图|记者 孙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