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阳朔,遇龙河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喀斯特峰林之间。这里以“小漓江”著称,集竹筏漂流、田园骑行、古迹探秘、夜游灯光秀等多元体验于一体,四季游客络绎不绝。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以5G为纽带,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景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游客提供更便捷、安全、高效的旅游服务,让传统山水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8月12日,在遇龙河景区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依托5G+全域监管平台“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管理,景区各个角落的动态得以在一张屏一张图上实时呈现,智能摄像头高清监控回传清晰画面实时监测环境变化;AI大数据可对游客行为、竹筏航速、水域污染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隐患秒级预警,一屏统览提升景区管理效率。
下午4点,屏幕上有着网红打卡点之称的富里桥上临江拍照游人如织,系统立即发出人员拥挤预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定位到周边的巡逻人员,呼叫巡逻人员迅速前往现场疏导。巡逻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劝导游客远离危险区域。据统计,今年以来,遇龙河景区结合智护平台通过智能管控,共计处置落水险情30余次,极大提升保障了游客的安全游玩体验。
↑中国移动5G+全域监管平台为遇龙河景区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管理。资料图片
阳朔遇龙河景区指挥中心主任徐祖鹏表示,中国移动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对景区实时管护,通过智慧文旅综合管理平台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管理,能快速、准确响应各种突发情况,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对游客游览情况和安全状况实时监测和分析,景区能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应急防控方案,提高了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构建起覆盖“游客服务、监管效能、产业发展”的智慧文旅生态体系。
中国移动广西桂林分公司项目人员莫剑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完成遇龙河全域5G网络覆盖。5G搭档无人机化身“空中巡检员”,实时巡查网络设备、流域内智能摄像头,确保通信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网络信号无盲区。
5G不仅保障了旅游体验,还让“云上赏景、指尖增收”成为现实,助力乡村振兴。
8月13日上午,广西桂林龙胜龙脊梯田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在龙脊大寨村壮界组,某酒店老板开启了当天的首场直播。“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我们龙脊的晨雾梯田,是不是像水墨画?”手机屏幕上,点赞和询问民宿预订的留言不断滚动,这流畅的直播画面,得益于村里全覆盖的5G网络。
该老板告诉记者,过去酒店靠旅游平台头牌推荐,客房常年爆满,但随着越来越多酒店入驻平台,优势逐渐稀释。此时,中国移动广西桂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新方案——用“千里眼”慢直播打造民宿专属流量入口。第一次直播2个多小时,后台就收到两间房订单,客人说是在直播里看到梯田的云海,直接被“种草”了。
在大寨村,像这样通过5G赋能实现转型的文旅主体不在少数。中国移动打造的“5G+智慧旅游”工程,已覆盖景区内主要观景台、民宿、非遗工坊,通过“千里眼”设备实现梯田风光、瑶族歌舞、非遗技艺的实时传输。2025年以来,中国移动广西桂林分公司通过千里眼慢直播已累计开展直播27场,吸引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云游龙脊”成为文旅新时尚。
“2005年之前,村里连个稳定的电话信号都没有,村民要爬到后山的‘信号坡’才能勉强接打电话。”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回忆说。作为龙脊梯田核心景区所在地,龙脊大寨村过去因地处深山、地形复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拦路虎”。
2005年,中国移动广西桂林分公司在龙脊大寨村开通移动信号,移动基站的建立让这里打通了与外界的无线连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移动4G网络于2016年实现全村覆盖,民宿老板们开始能用智能手机接收订单,村民们的农产品也能通过朋友圈销售。而2020年龙脊大寨村田头寨5G基站的开通,更是为这个古老村寨按下了发展加速键。
“这里都是梯田,大型设备进不来,基站建设材料全靠人力扛、骡马运。”中国移动广西桂林分公司网络技术专家潘宇介绍,施工队带着设备在泥泞的田埂上往返,单日步行里程超过20公里,硬是在山林间架起了通信铁塔。截至2025年,龙胜县累计建成超500个4/5G基站,不仅实现了龙脊大寨景区5G信号全覆盖,还对周边道路和核心景区进行了网络优化,确保游客在行车途中、观景台上都能享受流畅的网络体验。“我们还针对景区地形特点采用了宏微站结合的组网方式,解决了梯田区域信号遮挡问题,确保了下载速率稳定性。”
从遇龙河到大寨村,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将继续以5G、AI、AR等新技术为笔,在传统山水间书写智慧文旅、智慧乡村新篇章。
↑中国移动广西桂林分公司技术人员持续完善龙脊梯田网络和慢直播覆盖,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