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费日曝
8月8日,限量25568瓶、据说定价7000元的"五星商标70周年纪念酒"即将登陆i茅台平台。
然而,8月3日,曾经备受追捧的茅台生肖酒蛇茅批发价却定格在1995元/瓶,较1月上市时3800元高位蒸发1805元,跌幅达47.5%。
8月5日茅台官宣的新品承载着沉重使命。瓶身复刻1954年"三节瓶"轮廓,专属编码镌刻着从1954到2024的时间跨度。每瓶7000元的定价策略,在茅台酒全线下跌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大胆。
外界认为,"这是茅台对稀缺性价值的最后一次押注。"限量25568瓶的设定,与蛇茅高达50万瓶的投放量形成鲜明反差。但市场反应谨慎,有茅台经销商直言:"蛇茅跌破2000元后,谁还敢相信限量神话?"
新品发售恰逢茅台价格体系最脆弱的时刻:
飞天茅台散瓶价8月5日跌至1860元,较年初3200元高位跌去42%;生肖酒阵营全线崩塌,仅存世稀少的马茅(13000元)、羊茅(24500元)维持体面;兔茅年内跌19.78%,虎茅较高位蒸发67.5%,龙茅跌56.83%。
茅台生肖酒信仰崩塌:从“液体黄金”到烫手山芋蛇茅的坠落轨迹如同一道残酷的抛物线:
1月5日:上市当天批发价暴跌650元至2850元
3月:跌破2600元关口
6月:下探至2300元
7月末:失守2100元
8月3日:击穿2000元生死线,落到1950元。
有媒体报道,宁波甬南食品商场的标价牌上,蛇茅价格从一个月前的2600元降至2350元,而回收商早已将其列入“暂停回收”名单。这场价格大退却撕开了茅台生肖酒市场的华丽外衣,七个月时间,“只涨不跌”的神话彻底瓦解。
更严峻的是,这场崩盘正在席卷整个生肖酒阵营:
兔茅年内暴跌19.78%,从2680元滑至2150元
虎茅较高位8000元跌去67.5%,现价仅2600元
龙茅较高位蒸发56.83%
超九成生肖酒产品年内跌幅超过10%
唯一幸存的堡垒是产量极度稀缺的早期产品:首款马茅仍稳居13000元/瓶,产量最少的羊茅价格高达24500元,年内仅微跌2.78%。这种戏剧性反差正无情揭示着市场真相——当稀缺性消失,泡沫必然破灭。
三重绞杀:茅台放量、消费退潮与资本溃逃
供应放量的致命一击。3月底,i茅台App开放全用户整箱申购权限,单用户年内最多可购24瓶蛇茅。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直言:“最近连着两天中了蛇茅申购,放量确实大,没必要囤货了。”更关键的是投放规模放量:1月初预售5天潜在投放量近50万瓶,远超2024年龙茅日均1.6万瓶的投放量。人为制造的稀缺性神话在真实数据面前不堪一击。
消费场景的全面萎缩。业内人士透露,生肖酒约15%-20%的实际需求来自政务礼品和商务宴请。2025年修订版“八项规定”要求接待清单公示后,某省会城市酒商称:“政务订单从月均百箱跌至个位数。”灰色需求退场,价格体系应声坍塌。年轻人对高度白酒需求减弱,电商平台飞天茅台补贴价低至1825元/瓶,进一步挤压生肖酒空间。
资本大溃逃的踩踏现场。7月27日蛇茅暴跌50元,创下单日最大跌幅。在京东平台,出口版飞天茅台降至1245元/瓶,店铺仍坚称“100%保真”。白酒行业分析人士一针见血:“暴涨暴跌因未落真正消费领域,而被机构炒作。”
茅台的双面刀刃:主动挤泡沫的战略豪赌
这场价格地震背后,暗藏茅台壮士断腕的战略转型:
弱化金融属性:通过放量抑制炒作,引导生肖酒回归消费品本质。也有媒体指出,此举是茅台“主动调整市场策略的结果”
重构价值逻辑:当蛇茅与普茅价差缩小至140元,其文化收藏价值反而凸显。杭州经销商反馈,粉红色瓶身吸引女性消费者,佳节宴请开瓶率提升
应对政务退潮:转向大众消费市场寻求新增长点
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在新品中得到验证:8月8日上市的“五星商标70周年纪念酒”,以严格限量25568瓶和专属身份编码,重新测试市场对稀缺性的反应。这款定价7000元的新品采用复古“三节瓶”设计,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价值锚点的重构。
白酒新纪元:从金融游戏到真实消费
生肖酒的崩盘成为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五粮液被迫卷入价格战,第八代产品线上售价跌破800元;国窖1573价格倒挂近200元。高端白酒的“溢价信仰”正被系统性瓦解。
中原证券分析指出:过度竞争及产品价格下滑是当前白酒行业的发展特征,但白酒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仍相对稳健扎实。近期社会中“反内卷”思潮和相应的产业政策,以及对于餐饮消费限制的松动,正悄然重塑市场格局。
当酒液注入杯中,折射出行业转型的本质——从资本游戏回归消费本质。
生肖酒的崩盘不是茅台的失败,而是一场痛苦的成人礼。当投机者散去,真实价值开始浮现。当瓶盖被真正拧开时,奢侈品才完成从投机标的到消费品的蜕变。
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仍在继续,但价值回归的路径已然清晰:所有脱离真实需求的繁荣,终将成为阳光下破裂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