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见手青味蘑粒优酸乳”的新品,在7月29日由伊利淘宝旗舰店上架,旋即引发了社交媒体的狂潮。紫光灯下,包装盒上神秘的螺旋纹图案显露出诡异的小人图案,盒内更贴心地附赠了一个呕吐袋——“一口致幻”的戏谑标签,迅速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 官方微博的发布,更是将这款神秘新品推向了风口浪尖。
限量策略精准击中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商品页面醒目地标注着“全球限量5000箱”,每箱8盒,会员价仅售19.9元。上线短短四天,伊利淘宝旗舰店单平台销量便突破百箱,一周内订单更是超过200件。评论区里,年轻消费者们急切地询问补货时间,甚至出现“尝鲜失败,求转让”的留言。 饥饿营销的效果显著,京东、得物等平台纷纷显示“暂时缺货”,一场围绕这款菌菇味饮料的抢购热潮,已全面爆发。
面对消费者“喝了会不会看见小人跳舞”的疑问,伊利客服斩钉截铁地回应:“见手青味仅指风味,可放心饮用。” 配料表显示,每盒饮品添加了≥1.3克苹果杏鲍菇果味酱,主要成分依然是生牛乳、果葡糖浆等常规原料。“致幻体验”纯属营销包装的噱头。一位尝鲜者则评价其真实味道为“像是雨后森林的气息混着微妙的鲜味”。
然而,官方渠道的断货,却催生了灰色市场。淘宝部分零食店和闲鱼平台上,价格被炒至高价。 一个标注“全球仅5000箱,余7瓶珍藏”的闲鱼商品,单盒售价高达6.5元,价格暴涨背后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性和“暂时缺货”的官方回应,加剧了市场焦虑,黄牛们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一位在闲鱼成交的买家苦笑:“相当于花80元买一箱优酸乳,就为尝个新鲜,但朋友圈晒图获得的点赞,又让我觉得值了。” 社交货币的价值,在这次狂欢中远超饮品本身。
这种疯狂的追捧,并非偶然。见手青,这种云南特产牛肝菌,因其“见光变色”的特性而得名,更因烹饪不当可能导致幻觉而“恶名远扬”。 但在短视频时代,这种危险与美味并存的特性,却成了吸引流量的磁石。数据显示,抖音上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28亿次,年轻人既向往云南野生菌的极致鲜美,又被“见小人”的神秘传说所吸引。
食品行业分析师林岳指出,见手青已成为地域文化符号,其食用不当可能引发幻觉的特性,更是深受年轻群体关注。这种关注迅速转化为商业价值:今年4月,“云南见手青精酿啤酒”以“勇敢的人你先走”为宣传语,首批10万瓶一周售罄;7月,昆明某甜品店的见手青味冰淇淋月销千份;月末推出的见手青味可乐,五天卖出7000多瓶。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伊利成功地将见手青转化为风味概念,通过新奇的命名和附赠的“呕吐袋”,精准地满足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 这款看似玩票的产品背后,是乳业巨头伊利的战略转型。2024年伊利年报显示,公司正积极向“综合健康食品集团”转变,高频试错式创新成为其新策略。林岳建议伊利应更多聚焦乳基衍生品,避免与饮料巨头正面竞争。
从冰杯、现泡茶到见手青优酸乳,伊利正试图摆脱传统乳企的刻板形象。这款引发争议的饮品,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年轻消费者心智争夺战。二手市场上,那些标价10元的优酸乳纸盒静静躺着,紫光灯扫过时,盒子上浮现的诡异小人图案,似乎在诉说着这场营销狂欢的余韵。云南的菌农大概不会想到,曾经令人敬畏的山林珍馐,如今成了都市青年追捧的“土腥味”饮料。 包装盒内附赠的呕吐袋,甚至被一些年轻人当作收藏品,摆放在书桌或办公隔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