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中的圣坛,高级日料的代表,就我个人来看是非怀石料理不可的。
极致优雅的环境、精致特别的料理、工整详细的菜单、贴心入微的服务,可以说是样样具备。
但是一顿怀石吃下来少则两小时,多的甚至有人吃了四小时。但是不乏有人意犹未尽,就…好像我肚子还没有填饱,这顿怀石料理是吃了个寂寞吗。
“怀石”的叫法出现在江户时代的元禄时期。正如文面的意思,怀石料理起源于“怀中抱石”的故事,修行僧遵循戒律每日下午不能食,但年轻的僧侣们耐不住饥饿,随着气温下降只得将温石入怀,用以缓解空腹感。
怀石料理与茶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本的一定时期内,茶会喧嚣,无论上层贵族还是下层百姓都有''茶寄合''和斗茶的活动。人们在茶会上借着茶的提神作用,聊天消遣。但空腹饮浓茶会使人感到不适,为了愉快舒适的饮茶,需要在喝茶前吃一些简单的料理,适当地填饱肚子,这就是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基于日本古来的一汁三菜的饮食法。一汁三菜,即以米饭、清汤为一汁、三样菜、咸菜为基本的菜单。既然怀石料理由此而来,也怪不得他每份分量如此之少了。
怀石料理有着三大原则,即:“使用应时的材料”、“有效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怀有热情和关切的心情来烹调”。随着发展,怀石料理逐渐高雅化, 用作商人和文人的交往应酬之间,饮茶并不是必须的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享用美食 。但是关于怀石料理的这几项原则坚守了下来。
运用当季出产的食材进行料理的制作,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怀石料理都有四季菜单的原因。只用最新鲜的食料。追求食物原味精髓,少做烹调水煮,提供简单清淡的饭菜。海味得鲜,蔬果得甜,自然本味。
但并不是仅仅只有优选的食品是高档菜色的基础,摆盘用具同样重要。怀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无论餐具还是食物的摆放都要求很高。春天的摆盘要用春色,桃枝繁花为配;夏天的仪式感也不能少,直接用荷叶做盘。
除了摆盘外,怀石料理对于款待的礼仪,座席、乃至庭园,用餐环境所塑造的空间美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种种苛刻的要求都达到了顶峰才创造了日本人所说的“日本料理的神髓——怀石料理”。可能分量真的少的可怜,但是精致感必须百分百。
怀石料理本身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体会的。饱不了口福,但的确足够饱眼福。
现在中国境内好一些地方都已经有着怀石料理,百闻不如一见,小伙伴们可以去对怀石料理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