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呷哺呷哺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收入约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约为0.8亿至1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74亿元大幅收窄。
呷哺集团方面表示,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持续成本优化,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驱动结构性降本增效,推动供应商协同链路。同时,持续升级新型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实现运营效率提升与综合成本下降。此外,通过关闭低效餐厅、新增餐厅重点聚焦高潜力区域等举措提升运营效率,预计对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较2024年同期大幅下降约64.1%。
今年3月,呷哺集团关闭低效餐厅,新增餐厅重点聚焦北京、河北、上海、广州、深圳等高潜力区域,2025年计划开业餐厅不低于95间,翻座率至少为3倍,争取在顶级项目如大型娱乐主题乐园、机场、火车站等客流密集点位开出更多高利润新餐厅。
7月,呷哺呷哺启动了一项名为“凤还巢” 的计划,面向内部优秀员工开放新店合伙人通道,采用“三方共同持股” 模式,即合伙人与呷哺集团、集团高管共同持有门店股份,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首批21位合伙人已完成签约,其中多数来自全国各区域的运营经理、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目前已有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
除火锅业务外,呷哺也在尝试拓展调味品业务。今年4月,呷哺呷哺发布公告称,拟向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贺光启收购呷哺呷哺 (中国) 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权,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呷哺呷哺的全资附属公司。目标公司旗下在中国内地设有四家全资有限责任子公司,主要从事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呷哺累计净亏损超13.26亿元,其中,2024年实现收入48亿元,年内亏损总额为3.98亿元,较2023年的1.9亿元亏损大幅扩大,营收持续承压。
目前呷哺呷哺及湊湊餐厅收入仍为呷哺集团收入主要来源,火锅业务占总收入96.3%,调味品业务2024年仅贡献1.29亿元,占比不足3%。
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将呷哺集团亏损的原因解释为预计餐厅闭店等计提减值损失和递延税资产的减少影响,而不是运营上的亏损。
8月4日开盘后,呷哺呷哺股价一度下跌3.85%,盘中价格跌至0.75港元,总市值约8.25亿港元。从近期走势看,过去5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88%。
来源: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