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菜市场挑鱼,卖鱼的大姐一边帮我刮鳞一边念叨:“这鲈鱼啊,炖汤最是鲜嫩,就是好多人煮不出那奶白的颜色。” 我当时还笑着说自己每次煮的汤都是清清的,看着就没胃口。大姐神秘兮兮地凑过来,说她有个秘诀,保准我炖的鱼汤又白又香,喝一口能鲜掉眉毛。
回家路上我还在琢磨,能有啥秘诀呢?不就是煎鱼、加水、炖吗?以前我妈总说,煮鱼汤得用开水,火要大,可我照做了,汤顶多是带点淡淡的米黄色,离 “奶白” 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有时候急着喝,炖半小时就关火,鱼肉都柴了,汤还是那副清汤寡水的样子。
那天晚上我就试着按大姐说的法子做。先把鲈鱼处理干净,在鱼身上划了几刀,用厨房纸把水分擦干 —— 这点我记得牢,煎鱼的时候才不会溅油。锅烧热了倒点油,放姜片擦一擦,鱼放进去的时候 “滋啦” 一声响,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我站在灶台前,看着鱼皮慢慢变成金黄色,心里还挺得意,觉得这次煎鱼没翻车。
翻面的时候手有点抖,生怕把鱼弄碎了,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推了推,还好,完整得很。两面都煎透了,我正要往锅里倒开水,突然想起大姐说的关键一步 —— 加牛奶。冰箱里正好有半盒纯牛奶,我倒了小半碗,沿着锅边慢慢淋下去,白色的牛奶碰到热油,瞬间冒起一阵白烟,带着点奶香味混着鱼香飘过来,闻着就跟平时不一样。
然后再倒开水,必须是刚烧开的那种,“哗啦” 一下倒进去,没过鱼身就行。大火烧开的时候,汤面上浮起一层泡沫,我用勺子撇了撇,看着汤一点点从透明变成浑浊的白色,心里那叫一个新奇。以前炖鱼汤,不管烧多久,汤都是透亮的,这次才几分钟啊,就开始泛白了,跟加了魔法似的。
转小火炖了二十分钟,厨房已经满是香味了。揭开锅盖一看,我的天,那汤真的像牛奶一样白,稠稠的,用勺子舀起来,能看到里面细细的油花。撒了点葱花和盐,盛到碗里的时候,手都有点抖 —— 这真是我炖出来的汤?
我先尝了一口,鲜!是那种很醇厚的鲜,不像以前喝的鱼汤,鲜得有点单薄,这汤里带着点奶香味,滑滑的,顺着喉咙下去,暖乎乎的。鱼肉也嫩,用筷子轻轻一夹就下来了,一点都不柴。我家孩子平时不爱吃鱼,那天居然主动要了第二碗,说这汤比奶奶做的还好喝。
后来我又试了几次,每次都加牛奶,次次都成功。慢慢也摸出点门道来 —— 牛奶不能加太多,不然会盖过鱼本身的鲜味,一小碗就够;最好用纯牛奶,别用那种调味奶,不然汤里会有股奇怪的甜味;还有啊,鱼一定要煎透,煎到两面金黄,这样炖出来的汤才够香。
有回朋友来家里吃饭,我给她们炖了这个鱼汤,她们都问我是不是放了什么浓汤宝。我说就加了点牛奶,她们一个个都不敢信,说这方法也太简单了,以前怎么就没想过呢。其实啊,做饭这事儿就是这样,有时候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觉得特别容易,可没捅破的时候,咋琢磨都不对劲儿。
现在我每周都会炖一次鱼汤,有时候用鲈鱼,有时候用鲫鱼,每次都能炖出奶白的汤。早上喝一碗,一整天都觉得暖和;晚上喝一碗,睡得都香。我妈知道了这个法子,还说我现在厨艺比她好了,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其实生活里好多这样的小窍门,看着不起眼,试过之后才知道多管用。就像这煮鱼汤加牛奶,谁能想到这两样东西搭在一起,能有这么奇妙的反应呢?
不知道你们平时炖鱼汤有啥妙招?要是还没试过加牛奶,真的可以试试看,说不定会给你惊喜呢。要是觉得有用,就请发财小手点赞关注,说不定就发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