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桂区人民路的街头,藏着一家没有空调的酸辣粉小店,即便是盛夏酷暑,店内也只有大风扇呼呼地转着。但这并没有挡住食客的热情——食客来到店里,满头大汗地对着碗里的粉条猛嗦,还直呼“过瘾”。
★推荐理由★
来就为这股酸辣劲儿
在临桂想吃口够味的酸辣粉,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家。别看他家店小、没空调,夏天吃粉跟蒸桑拿一样,但他家的粉酸辣带劲,配上冰汽水,那叫一个“爽”!每次来都吃得一身汗,特别痛快。
——家住奥林匹克花园的唐先生
★记者探店★
大热天没空调也座无虚席
日前,记者来到这家酸辣粉店。铺子不大,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一块写着“重庆鲜面坊”,另一块略褪色,写着“重庆小面重庆酸辣粉”。步入店内,4套桌椅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墙角立着台大风扇,正卖力地搅动着空气,而它吹出来的风里,就带着一股酸辣的香气。
店里的菜单品类很丰富,除了招牌的重庆酸辣粉、重庆小面,还有炸酱面、肥肠面、牛肉面等,价格从6元到15元不等。
“老板,来碗招牌酸辣粉,加个卤蛋!”“好嘞,酸辣正常放,还是放少点?”点单时,老板总会多问一句。
“桂林人吃辣还行,但太酸太麻就受不了了。”老板笑着解释,“我这酸辣粉跟重庆当地的比,酸减了三成,麻也降了些,更合桂林人的口味。”
记者点了一份招牌酸辣粉,只见老板抓了一把提前泡好的红薯粉,焯烫片刻,捞起沥干,放进碗里,接着麻利地加调料,红油、醋、豆芽……最后浇上一勺滚烫的汤,撒上豆子和肉末,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粉就做好了。
粉刚上桌,酸辣香直冲鼻腔。红薯粉晶莹透亮,裹着红油泛着光泽,黄豆脆生生地铺在上面,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挑起一筷子粉,哧溜嗦进嘴里,粉滑溜溜的,带着嚼劲,酸辣味在舌尖炸开,却不冲不呛,汤的鲜混着调料的香,越吃越开胃。
风扇吹着热风,记者吃的时候额头很快冒了汗,但手里的筷子却停不下来。一口粉,一口汤,酸得提神,辣得过瘾,最后连汤带粉吃个精光,抹抹嘴,浑身热乎乎的,酣畅淋漓。
难怪有人说,在这里吃酸辣粉,热是真热,爽也是真爽。
★小店故事★
可以不正宗对味更重要
记者采访得知,老板名叫刘昌任,来自荔浦。聊起和酸辣粉的缘分,他打开了话匣子。“我以前从事旅游行业,在景区里帮游客照相。2012年,我想尝试不同的工作,恰好那时有朋友提议说重庆有一家酸辣粉特别好吃,而且生意火爆得不得了。于是,我便和朋友一块去重庆学手艺。”
“到了重庆,我们找到了那家酸辣粉店,鼓起勇气跟老板聊,聊了很久老板才答应收我们当学徒。”刘昌任从最基础的切菜、熬汤学起,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对待。就这样,两年时间,他把重庆各种特色粉面的手艺摸得透透的。
2014年,学有所成的刘昌任回到了桂林,并在红街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酸辣粉店。“那时候,桂林做酸辣粉的店铺还比较少,我的店一开业,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酸辣粉口味重,很符合一部分桂林人的喜好,所以生意还不错。
因为各种原因,刘昌任的小店搬迁了两次,但生意依旧红火。2018年,为了方便照顾女儿念书,他将店铺搬到临桂区人民路上,一直开到现在。
“有人说我这粉不正宗,没重庆的酸和麻。但我觉得,正不正宗不重要,关键是要适合桂林人的口味。”刘昌任表示,桂林人的口味和重庆人的不同,桂林人怕太酸,我就少放点醋;怕太麻,我就把麻味减一减,让大家吃得舒服、吃得开心,生意才能长久。“但有一点我始终坚持,那就是品质不能变,我们店里的粉和辣椒都是从重庆采购的,只有用正宗的原料,才能做出地道的味道。”
谈到开店经历,刘昌任有不少感慨。从2014年到现在,每一次搬家都意味着要重新积累顾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也有不少老顾客一直在支持。“现在,很多人专门从老城区赶过来,就为了吃这一口酸辣粉,我这店没装空调,夏天的时候店里热得像蒸笼一样。但很多人就爱这股热乎劲儿,他们说,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粉,出一身汗,感觉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特别舒服。”
现在,每天到了饭点,小店里4张桌子依旧坐得满满当当。食客一边擦着汗,一边大口大口地嗦着粉,一边聊着天,笑声、交谈声混着风扇的“呼呼”声,成了这条街上最热闹、最温馨的风景。刘昌任说,他从来没想过要把店开大,至于开分店,那就看缘分了。目前,他就想守着这口酸辣味,用心做好每一碗粉,让大家吃得开心、吃得满足,这就够了。
来源|桂林晚报( 记者刘琪)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