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航,此次活动在烟台、青岛、日照、威海四地同时进行。
此次活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采取“长短结合”“远近兼顾”“海陆联动”方式,分段分批开通海上游航线,开发半日游、1日游和多日游产品,打造“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最终“连段成线”打通沿海各市,构建“1+N”半岛海上游产品体系。
其中“1”即着眼长远,用好社会资本,通过购买、自建或招引等方式打造邮轮,串联海上游“大环线”。
“N”即立足当前,策划布局多条中短途航线,形成“多点开花、多线串联、多面覆盖”的网状发展格局。
“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航,“1+N”半岛旅游体系的构建,体现出“黄金海岸+金点子”的“双金”组合特征,是山东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第一个“金”是“黄金海岸线”。“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航是以山东半岛黄金海岸线为底本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周一星所著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认为:山东黄渤海沿岸拥有3000多公里岩基海岸线,在国内是“唯二”海洋风景资源。我国有两段岩基海岸,一段是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一段是山东半岛到辽宁半岛,但从山东潍坊到天津段属于泥质海岸。这两段岩基海岸,有美丽的花岗岩和细软的沙滩,属于罕见的黄金海岸线,该区域是黄河流域近便的“看海地”,具备发展工业旅游和文旅融合的潜力。
第二个“金”是“金点子”,“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航是进一步激活黄金海岸线文旅资源的“金点子”。旅游业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需要创意,在烟台、青岛、日照、威海四地同时举办“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航活动,而且今后要形成固定路线,这是将山东海洋文旅资源重新“串活”的重要举措,相当于给山东黄金海岸线文旅资源镶嵌上一串“珍珠项链”,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旅游创新点子。
航线旅游模式,陆岛和海洋景点结合,“动”的航线和“静”的人文景区景点相结合。
以首航路线来说,“寻仙17号”由蓬长客港始发,经停长岛,终到旅顺,打造连通鲁辽的“黄渤海游”产品;“寻仙6号”由蓬长客港始发,串联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打造长岛跳岛游产品;“威至港湾壹号”由威海港始发,串联日岛、刘公岛、悦海公园,打造威海滨海观光游产品;“青旅奥帆号”由积米崖码头始发,串联灵山岛、斋堂岛、琅琊港,打造青岛滨海跳岛游产品;“亚特兰号”由日照世帆赛基地码头始发,串联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一级渔港、桃花岛渔港、任家台渔港,打造日照滨海观光游产品。
这些航线所串联的景区景点,是海洋美景集萃之地,也是人文积淀深厚之所,这种全新游览方式将带来新的旅游体验。
其一,航线旅游让游船成为创意的起点,邮轮成为旅游新载体。今年,截至目前,青岛市邮轮游艇创新中心接待旅客超4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60%,全年预计接待邮轮约30艘次。游船有特色,本身就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以威海市新打造的“威至港湾壹号”为例,该船由威海海乐蓝色干线旅游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打造,总吨位960吨,可同时容纳319名游客;船内设计打破国内海上客运船舶的传统设计,采用歌剧院式的内部布局,可接纳中小型会议,团建及小型婚礼;船只一楼大厅设有LED舞台,可在航行过程中进行文艺演出或播放海洋、文旅等主题影像;四层甲板上设有各种不同的打卡点,游客在喂海鸥的同时记录美好瞬间。可以说,这种实用又美观、舒适而稳当、餐饮娱乐一体的游船,将会受到游客的青睐。本次四个城市首航游船,船上产品丰富多样,包括非遗手造、文创商品、特产食品等20余款文旅商品上船展销,为游客提供全方位购物体验。此外还将不定期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唱歌手等上船展演,丰富乘船体验。
其二,航线旅游将促进旅游设施的完善特别是泊船码头的修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将不断拓展。游船需要靠岸停泊,可以想到,航线开通之后,那些泊船码头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威海刘公岛、烟台长岛等老景点和一些有所准备的新景点,将享受第一波“红利”。今年以来,青岛市加强海洋旅游顶层设计,组织63家海上客运企业成立国内最大的海上联合运营体,统筹推进海上旅游市场整合和规范化发展;加快推动青岛湾旅游码头工程二期、东大洋码头、小港湾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多条“海上看青岛”航线,使海洋旅游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其三,航线旅游使陆岛文旅资源和大海风光统筹成为可能,陆岛旅游景点挖潜提质将成为潮流。对于陆岛景点来说,航线开通之后,高质量发展要集中体现在差异化,因为如果景点同质化严重,航线的运行就失去意义,因此,追求更多更深的“差异化”,是航线旅游的必然要求,例如青岛海尔工业旅游项目、刘公岛甲午战争遗址、烟台长岛经海001号大型深水智能网箱等案例,均通过历史人文与产业资源结合形成了差异化特色,是特别好的航线产品。与之同时,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航线旅游很容易让游客产生对比,服务好的景点会留在脑海,那些服务不佳的景点更会深深印在记忆深处,因此,要想让航线游客来了待得时间久一点,或者来了还想来,只有不断练好内功,让产品内涵越来越丰富,让服务质量更加上乘。
黄金海岸线有爱国故事。威海卫的刘公岛,留有甲午海战的悲壮,今天是爱国教育基地。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4亿多中国人发愤图强,需要从这里汲取力量,需要将旅游景点规划设计得更富有精神内涵。
黄金海岸线有历史文化遗迹。山东沿海有深植民间的八仙传说之海上蓬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秦始皇东巡的琅琊遗风,还有齐国500将士宁死不屈的田横岛悲歌,让散落的海洋文化遗址在“一程多站”中形成可感知的历史脉络,需要更多一份匠心。
黄金海岸线有海岛风光。像青岛灵山岛的象鼻山、试刀石等海蚀地貌,烟台长山岛融奇、秀、雄、美、幽于一体的山崖礁洞,都需要借旅游航线开辟,丰富游玩场景;还有些海岛、海岸风光“藏在深闺人未识”,亟待挖掘。
“好客山东·半岛1号”首航,吹起山东旅游向海图强的新号角。当前,高铁、高速公路、民航客机等交通方式,让人们到沿海城市越来越方便,海洋旅游航线的开通让“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得以优化,沿半岛航行和陆上交通无缝衔接,对于海洋旅游业提质增效意义深远。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