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以“山药原浆,面向健康”为主题的中国铁棍山药原浆面开创者暨连续五年全国销量第一发布会圆满落幕。此次发布会意义非凡——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沙利文(Frost&Sullivan)首次将“开创者”认证授予山药原浆面品类,张宝山也一举拿下“开创者”及“五年销冠”双认证,为“轻主食”领域注入全新思考。
“这份认证不仅是市场第一的证明,更是中国食养产业工艺标准的硬核背书!”沙利文执行总监刘丹妮强调。她指出,中国铁棍山药原浆面首创35%鲜山药原浆添加工艺,成功攻克了传统山药粉添加存在的“易断裂、营养流失”痛点。在标准定义方面,产品秉持“极简主义”,配料仅包含小麦粉、铁棍山药原浆和生活饮用水,重塑了健康主食新规范。
张小卫讲述品牌百年历程,从药铺箩筐到全球餐桌
现场,张宝山品牌传承人张小卫深情回溯了品牌近百年的风雨历程。
自1928年起,张宝山先生肩挑箩筐,穿梭于怀药之乡,开启了中药材经营之路。
历经岁月沉淀,直至张宝山品牌正式成立。在此过程中,品牌始终坚守品质初心,以大豆发酵肥替代化学药剂,即便面临产量减少30%的代价,也要守护山药原本的清甜口感。在膨大剂泛滥的年代,当地百户农户传承“不用化学肥料、不用农药、不用膨大剂”的“三不原则”,这一坚守成就了产品连续四年荣获蒙特奖,收获“粉质绵密,回甘悠长”的国际赞誉。
张宝山品牌不断实现飞跃发展。从建设10万级净化车间,到带动焦作农户增收,助力传统的“土里刨食”转变为“土里掘金”。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品牌有着诸多高光时刻。在农事操作上,坚持清明下种、霜降采挖,遵循200天生长期,最大限度锁住山药营养峰值,使其甜度提升30%。
2025年5月,张宝山作为中国山药的唯一代表,亮相日本国际健康食品展,其“久煮汤清的中国面”令世界惊艳。同月,在素有“食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张宝山连续三年蝉联金奖,旗下山药酱、有机山药挂面、铁棍山药鲜浆饼等产品,凭借卓越品质在众多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
张宝山品牌传承至今,历经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最初的药铺经营,逐步发展至全球餐桌,不仅传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药种植与炮制技艺”,更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与品质坚守,不断拓展市场版图,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守护道地怀药基因 向黄河泥土“要”好山药
焦作四大怀药协会会长郭铁军在《守护道地怀药基因,让真品质成就好品牌》的主题演讲中所强调的,张宝山对道地原料的坚守,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现场播放的《原浆面工艺篇》视频,呈现了张宝山的两大核心坚持。在土地敬畏方面,其1200亩有机山药种植基地采用人工除草、物理防虫方式,以大豆发酵肥滋养土壤,遵循10年养地1年种植的模式。工艺上追求极致,鲜浆锁鲜环节实现带皮山药120秒内完成打浆混合,保留的蛋白质达牛奶3倍;时空干燥环节通过80℃低温慢烘5小时、400米干燥路径,成为“久煮汤清”的无添加实证。
“小山药”登上“世界舞台”守正创新的市场答卷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在《根植区域品牌,服务健康生活》的演讲中,充分肯定了张宝山在推动山药产业科技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贡献。
在媒体提问环节,面对媒体关于品牌未来发展方向的提问,张宝山品牌传承人张小卫张总表示,张宝山将继续秉持“让中国山药健康世界”的使命,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健康产品,持续引领山药食品行业的发展潮流。
从1928年药铺的秤杆,到2025年沙利文的双认证;从黄河畔的万亩垆土,到东京展台的国际瞩目——张宝山用三代人证明:守正是对土地的跪拜,创新是对时代的鞠躬。这场跨越世纪的健康长征,正让“中国山药”成为全球食养的通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