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 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上海文汇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的黄石著《上海江苏路往事》,很值得一读。
写一条马路,写它的来龙去脉和曲折历史,写在这条马路上生活过的人,无疑是研究一个城市史的组成部分。上海的大马路(现南京路)、霞飞路(现淮海中路)中外皆知,但像诞生于1906年的忆定盘路(现江苏路)这样的老马路,也是不可或缺的。为江苏路作“传”,很有必要。
作者不仅深情回忆了自己在江苏路上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把笔触聚焦曾在江苏路上“走过”的各界俊杰。翻译家傅雷在江苏路上“寻找贝多芬”;钢琴家傅聪在江苏路上弹奏肖邦;国画家唐云在江苏路上铺纸挥毫;抗日女杰郑苹如也是“从江苏路北端一路向西”……对江苏路上的实业家族,如做纺织业的高家、百货业翘楚的郭家,书中也有颇为生动的追述。
犹记20世纪90年代初,我两次带友人到江苏路258弄28号底楼拜访张爱玲弟弟张子静。一次是带台湾作家季季,一次是带留日学者邵迎健。后来前者与张子静合作出版了《我的姊姊张爱玲》,后者也成了张爱玲研究专家。张子静沉默寡言,给我的感觉是一个被生活压垮的老人。问他家中还有张爱玲旧物否?他指着一只破箱子说:张爱玲曾经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