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洲塘村村景。(泗洲塘村村委会供图)
正值旅游旺季,在浙江省嵊泗县嵊山镇泗洲塘村,新落成的“绿野仙踪”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人流如织。
“‘绿野仙踪’海岛特调,这是最受欢迎的在地产品。”咖啡店主理人吕萍,今年5月才租下游客服务中心一楼靠窗的区域,开起了村咖。咖啡店对面,是共富工坊文创展示柜,摆着冰箱贴、香囊,二楼是刚刚布展结束的乡村地质博物馆,下个月就要开馆营业了。“乡村地质博物馆主要分成渔村迁居实景、百年渔场村史展等几个部分,我们希望能打造成一个具备海岛地理、人文、自然风光多主题展示的研学点。”泗洲塘村党总支书记陈永义说,暑期市场的研学赛道,他们也要闯一闯。
“绿野仙踪”的主体是后头湾村,后头湾村已并入泗洲塘村。很久以前,后头湾村村民求学、看病,要爬山绕道走到镇上,生活不方便,不断有村民搬到镇上安家。后头湾最终变成空无一人的渔村。
这座小渔村,在被自然接管的20年中,野草、藤蔓肆意生长,覆盖了600多栋石屋,形成了面朝大海、绿意盎然的奇景。2015年,一名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后头湾村照片在网络走红,后被英国《每日邮报》评为“被遗忘的绝美景点”,很多人慕名而来。
“村里认为,这是发展旅游、增加收入的好机会。”陈永义说,村“两委”班子协商一致,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和保洁安保力量,把无人村经营起来。
第一年,泗洲塘村便涌入游客1万多人次,给村集体创收80万元,后来“绿野仙踪”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仅靠卖票,一年就能收入400多万元。
“除了老房子啥也没有。”“太阳太大都没地方坐坐休息。”两年前,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差评,门票收入的增长率下降。陈永义说,那时候认识到,景区经济增长点单一,业态匮乏,再不改变,旅游这碗饭就要凉了。为此,泗洲塘村在探索文旅融合、产业链延伸上下起了功夫。
2023年,泗洲塘村投入500万元打造了6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在卖票服务的基础上,融入乡村博物馆功能,还接入了村咖和“绿野仙踪”系列文创产品等业态,有效提升游客的综合体验。景区8月实施门票改革,“一次购票,终身有效”,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10年来,依托“绿野仙踪”,泗洲塘村给村民分红总额约2200万元,还创造了售票、保洁、安保、讲解等就业岗位。“用工中,我们优先考虑困难家庭和转业渔民。”陈永义说。
老渔民黄伟明负责售票和安保。卖了船,上了岸,不扛锄头不织网,“每月工资3000多元,再加上各类补贴,过年还能拿分红。”黄伟明直言“享福了”。